一、定义: 1.慢性肾脏病(CKD):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或不明原因GFR下降(<60ml/min)≥3个月。 2.慢性肾衰竭(CRF):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 二、分期: 1.按照GFR进行分期: ①1期:GFR正常或升高(≥90)。治疗目标为缓解症状,延缓CKD进展。 ②2期:GFR轻度降低(60-89)。治疗目标为延缓CKD进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③3期:GFR轻至中度降低(3a期,45-59)中到重度降低(3b期,30-44)。治疗目标为延缓CKD进展,评估治疗综合征。 ④4期:GFR重度降低(15-29)。治疗目标为综合治疗,做好肾脏替代治疗的准备。 ⑤5期:终末期肾脏病(ESRD)(<15或透析)。治疗目标为适时透析。 2.按照血肌酐(Scr)分期(已从教材中删除): ①肾功正常期:CKD1。Scr<μmol/L。 ②肾功代偿期:CKD2。Scr为-μmol/L。 ③肾功失代偿期:CKD3。Scr为-μmol/L。 ④肾功衰竭期:CKD4。Scr为-μmol/L。 ⑤尿毒症期:CKD5。Scr>μmol/L。 三、发病机制: 1.CRF逐渐发展的危险因素: ①高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贫血,肾毒性药物和吸烟。 ②我国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③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肾病。 2.CRF急性加重,恶化的危险因素: ①累及肾脏的疾病。 ②有效血容量不足。 ③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 ④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 ⑤肾毒性药物。 ⑥泌尿道梗阻。 ⑦其他:严重感染,高钙血症,肝衰,心衰。 3.尿毒症毒素: ①小分子:尿素(最多),尿酸,胍类,胺类,酚类。 ②中分子:甲状旁腺激素(PTH)。 ③大分子:溶菌酶,核糖核酸酶,β2-微球蛋白,VitA,胰高血糖素。 四、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①高钾血症。 ②代谢性酸中毒。 ③低钠低钙,高磷高镁。 2.营养物质代谢紊乱: ①蛋白质代谢紊乱:氮质血症,负氮平衡。 ②脂代谢紊乱:高脂血症。 ③糖代谢异常:糖耐量降低和低血糖症。 3.心血管系统表现: ①高血压:水钠潴留为主要因素,其次为肾素增高。 ②心衰:水钠潴留,高血压和尿毒症心肌病所导致,为最常见的死因。 ③尿毒症性心肌病:尿毒症毒素与贫血相关。 ④心包炎:多发生于血透不充分时,心包积液多为血性。 ⑤动粥: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以及血管保护性蛋白缺乏所导致。 4.呼吸系统表现: ①主要表现为酸中毒导致的气促,气短,Kussmaul呼吸。 ②尿毒症肺水肿:胸片可见“蝴蝶翼”征。 5.消化系统表现: ①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 ②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有尿味。 6.血液系统表现: ①肾性贫血:主要因素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减少。 ②出血倾向:血小板功能降低,部分病人可出现Ⅷ因子减少。 ③血栓形成倾向。 7.神经肌肉系统表现: ①早期可有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后期出现性格改变,抑郁,记忆力减退,判断力降低。 ②尿毒症脑病:严重尿毒症导致的反应淡漠,谵妄,惊厥,幻觉等。 ③周围神经病变:肌肉震颤,痉挛。不宁腿综合征。 ④透析性痴呆:与铝中毒相关。 8.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 ①高转化性骨病:PTH过高引起,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 ②低转化性骨病:分为骨软化症(骨化三醇不足或铝中毒导致)和骨再生不良(PTH过低导致)。 ③混合型骨病:以上两种因素均存在,兼顾纤维性骨炎和骨软化的特点。 ④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骨病(DRA):发生在透析多年后,与β2-微球蛋白沉积有关。 五、预防与治疗: 1.及时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目标值为</80mmHg。首选ACEI/ARB。 2.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目标:5.0-7.2mmol/L。睡前血糖目标:6.1-8.3mmol/L。糖化血红蛋白目标:<7%。 3.控制蛋白尿:目标为<0.5g/24h。 4.营养治疗: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5.纠正酸中毒与水电解质紊乱,严防高钾血症。 6.贫血的治疗:首选EPO+铁剂。 7.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肾性骨病的治疗:低钙血症补充骨化三醇,高磷血症限制磷的摄入与口服磷结合剂(碳酸钙)。 8.透析。 END 糖霜Fr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