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神奇中药汤治疗慢性肾衰竭

时间:2020-1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哈市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37.html
慢性肾衰竭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直至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尽管现代医学诊治慢性肾衰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医药治疗肾脏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疗效,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很多西医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中成药,但不熟悉辨证论治和不了解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而一些中医师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进展和新药的应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中西医有机结合可以取长补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更好地延缓疾病的进展。慢性肾衰病机和方药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以本虚标实为基本病机特点,本虚以肾阳亏虚,脾气虚弱为发病之本。标实有水毒湿浊、脉络瘀阻等。所以临床以畏寒肢冷、面浮肢肿、神疲纳差、恶心呕吐、夜尿频多、面色萎黄、舌淡胖大或有齿痕为主要表现。根据这一病机特点,王世龙主任推出五龙渗肾汤,多年来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早、中期慢肾衰患者疗效尤为显著,有降低血肌酐、改善肾功能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组方:黑顺片15~45克(先煎半小时),山萸肉15克,茯苓30克,炒白术30克,酒军10~15克,肉桂15克,干姜15克,莪术15克,红花10克,煅牡蛎50克(先煎),水蛭粉3克(分3次冲服)。水煎2次兑匀,分3次饭后温服,每日1剂。加减:下肢有凹陷性水肿者加车前子、泽泻;气血双虚者加生黄芪、当归;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姜、、。五龙渗肾汤组方思路慢性肾衰竭的治疗原则是温肾健脾,泄浊通络。方中附子有补火助阳之功效,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用于心、脾、肾阳虚之证最为适宜,故为本方之主药。大辛大热之附子配苦寒泻下之大黄温阳通络,温脾泄浊,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附子配肉桂、干姜相须为用,既温肾壮阳,又兼暖脾土。附子配山萸肉温阳而不伤阴,益阴而不留邪。附子配茯苓、白术,温肾健脾利水,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附子配水蛭、莪术、红花温通经络,逐瘀消癥,改善肾脏血流量。附子的用量:附子广泛应用于临床首推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据统计经方中附子的用量,生附子均以枚计,如干姜附子汤、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等,皆用1枚,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均用生大附子1枚;炮附子的用量在汤剂中也是以枚来计的占多数,如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用量最大,为炮附子3枚;中等剂量为1枚半至2枚,如附子汤、甘草附子汤;常用量为1枚,如真武汤、附子粳米汤等。汉朝之后,附子的临床应用基本遵循仲景法度,但是经方传至今天,其基本的组方用量已与《伤寒论》中的用量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附子的用量,《药典》规定附子用量为3~15克。近年来对《药典》及中医教材中中药处方的用量问题,争议越来越多,普遍认为用量偏小,严重制约了中医临床疗效。附子用量应根据患者阳虚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辨阳虚证除畏寒肢冷、腰膝酸冷、夜尿频多外,经验重在看舌象。轻度阳虚,表现为舌质淡红、舌体胖大,苔白者,炮附子用小剂量10~15克;中度阳虚,表现舌淡胖大,边有轻度齿痕,苔白厚者,炮附子用中等剂量15~20克;重度阳虚,表现为舌淡胖大,边有显著齿痕,苔白厚腻者,炮附子用大剂量20~30克。临床使用附子以加工炮制后的黑顺片为佳。据文献报导生附子毒性大,而经过炮制的附子毒性则降低了许多。煎煮炮附子时必须先用开水浸泡1小时(其他药物用凉水浸泡),然后再煎半小时至1小时后与其他药物合煎2次,每次半小时,兑匀分3次温服。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附子配大黄,能明显降低血中尿素氮、肌酐含量,改善高磷、高钾、低钙血症。附子配茯苓、白术,有促进钠、钾的排泄,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作用。黄芪配水蛭,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及肾缺血等作用。黄芪配当归即当归补血汤,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减少尿蛋白等作用。附子的禁忌证:附子辛热燥烈,易伤阴动火。故凡属阴虚火旺,津血亏虚及真热假寒之证及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忌用。医案案一:张某,男,52岁。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