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十一期ldquo肾衰夏治rd

时间:2021-3-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我院第十一期“肾衰夏治”

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年7月2日——7月30日期间,我院开展的第十一期“肾衰夏治”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由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和肾病专家王钢教授领衔七位医护骨干为病人带来全方位的肾病知识讲解,几乎场场满座,下面就由小编带您回顾一下此次活动的精彩内容。

邹燕勤教授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开场,《谈谈我的养生(肾)治肾经》

养生先养肾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就是各种各样的疾病到厉害的时候,到晚期时候,它会影响到肾脏,出现肾脏的虚损、衰竭,比方说肝硬化、糖尿病、心功能衰竭、类风关、痛风等病后期都会产生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所以我们叫重病及肾,那我们要把肾调理好了,把这个先天之本养好了,我们整体的免疫功能,整体的体质,整体的正气都提高了,那我们各个脏器的功能也能提高,所以肾非常非常重要。

王钢教授

《冬病夏治——盛夏季节中医治疗肾衰的特色在哪里?》

说到“冬病夏治”,我们都会想到哮喘、老慢支,或者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这些疾病。其实啊,在冬季容易复发或是加重的疾病,都可以算作“冬病”的范畴。慢性肾功能衰竭就是这样一种在冬天特别容易病情加重或者复发的“冬病”,江苏南京的肾病专家三伏天给病人贴“三伏贴”,泡中药浴、中药灌肠等等,将肾衰冬病夏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我院为听课病人分发了《肾脏病患者生活指南》以及央视CCTV—4中华医药节目播出的邹燕勤教授《80后美女的养生经》光盘。

主任

一、开创冬虫夏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年);

二、首用大黄抢救尿毒症;

三、率先提出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

四、突出辩证论治,强调维护肾气,总结形成邹氏治肾二十法;

五、最先提出药物伤肾理论;

六、创立慢性肾脏病发病内因肾气学说;

七、提出“肾劳”病,“补肾气”大法,传授“保肾甲丸、乙丸”秘方,开创新药“参乌益肾片”;

八、创立和发展以大黄为主,低位、高位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九、首创中药穴位外敷+桂氮酮治疗尿毒症;

十、在国内首先制定慢性肾衰竭中医辩证诊治标准规范,沿用至今.

主任

慢性肾衰的讲解(3个方面11个问题)

一、慢性肾衰的诊断

二、慢性肾衰的分期

三、慢性肾衰的最新治疗

CKD在中国发病率:40岁以上人群9.4%

农村20.2%

知晓率12.5%

美国及北欧一般人群:6.5%-10%每年透析经费估计:10万/年*6万病人=60亿/年

西医的目前总体治疗

1、防止功能进一步损害,去除加剧肾衰的加剧因素。2、积极治疗原发病,适当减轻工作,合理休息3、饮食疗法:4、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5、积极治疗并发症6、氮质分解物的清除、吸附7、透析以及移植(终末期):透析适应症:明显临床症候:心衰,房颤,精神,神经系统异常,严重水肿,肺水肿等,检查指标:尿素氮30mmol/L,肌酐umol/L,血钾6.5mmol/L,CO2CP15mmol/L

沈辛宜

中药外敷治疗的好处

治病常离不开口服药物,用药少了起不到治病的作用;用药多了,就要通过肾脏排毒,更增加了肾脏的负担,反而使疾病加重。因此要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就必须多途径治疗,找到新的通道,把药送到肾脏。中药离子导入外敷治疗,就是我院多途径治疗中的一个有效方案。

治疗意义

治疗可以直达病所,奏效迅速:作用于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血液浓度,直达病所,有作用于皮内、皮下形成离子堆,持续渗透,维持治疗.刺激肾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肾俞、三焦俞),循经治肾。

赵国臣主治医师

中药灌肠渊源

灌肠渊源于导法。?外导法最早来源于《伤寒论》中用于通便的蜜导煎方一条,“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也,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其中的土瓜根及猪胆汁导法,即是最早的灌肠法。

中药结肠透析作用

利用肾外途径增加各种代谢产物的排出?慢性肾衰竭时,肾脏排出溶质的能力逐步下降,因此出现尿毒等各种毒素的蓄积。中药结肠透析则利用体外途径清除上述代谢物质,通过增加肠道的分解能力和排泄能力,排出瘀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从而达到减轻肾脏负担,恢复肾功能的目的。这种疗法对于透析前患者减轻氮质血症、缓解某些症状,可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卜慧主治医师

李卫婷主治医师

王铀生副院长

为期一个月的“肾衰夏治”夏令营活动结束后,在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和肾病专家王钢教授的带领下,各位主讲医护人员在专家面对面咨询会上,又为病友们进行了总结,进行现场咨询,当天整个大厅满座,患者们都好好的把握这个机会进行提问!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