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肾衰的认识一直留在一个个的检查指标上,没有认识到肾脏病理的损伤,认为不到尿毒症就还有挽救和治疗机会,却意识不到病情实质性发展,但随着肾功能损伤的渐进发展,就会到达尿毒症阶段,肾功能损伤不能排毒代谢垃圾,不能分泌调节身体内环境,只能依靠透析来维持。 其实,肾衰竭不是突然出现、尿毒症也不是突然出现,而是有一个慢性发展的过程。如能早点注意到肾脏的问题可以减少很多痛苦,但肾病却隐藏得很深,在肾病的最初阶段,症状并不明显,特别是与其他病症有很多相似之处,极容易被勿视或误诊。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和人体内环境紊乱导致各种慢性肾脏疾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尿毒症已有减少趋势,但由高血压、糖尿病等诱发的尿毒症却日益增高。 那么那些尿毒症容易到时肾衰尿毒症? 尿毒症伴随出现什么症状? 肾衰如何防止? 下面一一给予大家介绍: 一、慢性肾衰竭病因据统计,我国肾衰竭的病因依次是: 1、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 2、糖尿病; 3、原发性高血压; 4、肾间质炎; 5、多囊肾。 此外还有尿路结石梗阻、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高尿酸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内氏肉芽肿、系统性硬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肝硬化等;其他原因还有如毒品、生物制品、重金属、蛇毒等。 慢性肾衰尿毒症期可有以下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消化系统表现是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主要是纳差、消化不良、腹部不适,以后逐渐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重症者可有舌炎、口腔糜烂。若消化道溃疡累及血管时可有呕血、便血。 2、神经系统表现精神萎靡不振、疲乏、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四肢麻木、手足灼痛,有时出现下肢痒痛或“不安腿”综合征(下肢有蚁爬、发痒感,需移动双腿或行走后才舒适),可有嗅觉异常、神经性耳聋,咽部及舌部肌肉无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晚期出现嗜睡、烦躁、肌肉颤动甚至抽搐、昏迷。 3、心血管系统表现:常见的有高血压、尿毒症性心肌炎和心包炎、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
4、造血系统表现严重贫血为主要症状,晚期患者多有出血倾向,常伴有皮下淤斑,鼻衄、牙龈出血,甚或发生呕血、便血、血尿等。 5、呼吸系统表现呼出的气体有尿味、易患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 6、皮肤表现:可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瘙痒及“尿素霜”。尿毒症毒素从汗腺排出后,会凝成白色结晶称为“尿素霜”,刺激皮肤可引起尿毒症性皮炎和皮肤瘙痒。 7、尿量相对减少,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下降,部分病人随病情进展会出现尿量减少。 二、肾衰防治 1、早期预防,防肾衰的关键。即一级预防,对如糖尿病、高血压病、难治性肾病等积极治疗,防止慢性肾衰的发生。 2、加强随诊,检测病情。绝大部分肾脏疾病的治疗还没有达到痊愈的水平,只能说临床缓解,对于未进入慢性肾衰的肾脏病患者,积极预防;而对于已进入慢性肾衰阶段的患者,应按时服药、定期复诊,最好每3到6个月检查1次,这即是“二级预防”、“三级预防”。 3、当心感冒和感染“偷”走肾功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生活要有规律,清晨可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进行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拳、散步等,当然要避免风、雨、雪等天气外出,并应注意四时变化,及时添减衣服。保持居室空气新鲜、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饮食宜清淡,尽量少食烟酒辛辣煎炸之品,同时可根据医生指导顺应四时更替随时调节饮食。感染发生后,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用药千万要小心,严格遵医嘱用药。 4、控制血压降血脂。运动与静养,合理安排。慢性肾衰患者的休息时间相对要比运动时间多一些,尽量减少熬夜,尽量少调生物钟,保持机体状态的平稳。 5、调整饮食,营养护肾。提倡低蛋白饮食。 6、精神状态好,胜良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