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A中碘对比剂的规范合理应用,王怡宁

时间:2021-4-2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 http://pf.39.net/bdfyy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主要的无创影像检查工具,近年来,检查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伴随而来的碘对比剂应用也相应增加。碘对比剂的合理规范应用不仅关系到CCTA的显影质量,进而影响诊断与评估效果,同时还涉及患者的安全性,包括过敏样反应等一般安全性及肾脏安全性。

医院放射科作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其放射团队的相关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引领效应,为了让大家在CCTA中更加规范合理地应用碘对比剂,本报特邀医院放射科王怡宁教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分享,希望对大家的临床实践有所助益。

Q1、请您介绍一下,CCTA及碘对比剂在心血管病诊疗中应用的具体情况。

王怡宁教授:CCTA是目前临床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与评估的一种无创检测手段,其可有效评估冠脉管腔的狭窄和管壁斑块情况,以及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和血流储备分数等,具有无创(相比有创的插管造影)、快速扫描(相比MRI)、空间分辨率高(相比超声、核医学、MRI)等优势;但同时也会带来电离辐射、对比剂相关不良事件等风险,以及存在与运动和设备相关的伪影等缺点。除冠心病外,CCTA还可被用于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如瓣膜病、先心病、心包疾病等。

对于CCTA中碘对比剂的应用,临床通常应用高浓度碘对比剂(如mgI/ml),以较高的流速(4~5ml/s)达到团注效果。在理想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体重和扫描时间决定碘对比剂的注射总量,但临床通常是经验性地选取50ml碘对比剂和30~50ml生理盐水来进行注射,而更为精确的个性化注射方案可通过精细软件来实现。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低KV-CT扫描和能谱扫描的推广,碘对比剂的用量和注射速度得到了进一步的降低。

Q2、在CCTA检查中,在选择合适的碘对比剂时,需要综合考虑对比剂浓度、黏度等理化性质,对此当前的指南是如何推荐的,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王怡宁教授:20世纪20年代初,水溶性碘化合物作为X线对比剂在德国率先被开发并用于临床。碘对比剂的基本结构是含3个碘的苯环,根据苯环的个数分为单体和双聚体;按照其是否在溶液中电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而按照渗透压,可分为高渗、低渗和等渗对比剂。高渗对比剂为离子型单体,因为其高渗透压是血浆的5~7倍,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临床已很少应用。目前指南推荐应用的碘对比剂为低渗对比剂和等渗对比剂。

除渗透压外,临床在选用碘对比剂时还需要考虑对比剂的其他理化性质,包括浓度和黏度等。一般情况下常选择高浓度对比剂,在维持相同碘流率的前提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需要的注射速度要低一些。但也并非浓度越高越好,随着浓度的增加,碘对比剂的黏度会增加。对比剂黏度太高会增加注射阻力而限制可达到的液体流动速度,并且高黏度的对比剂在肾脏滞留时间更长,加大肾损伤的风险。对比剂黏度与温度相关,在冬天时,可用水浴箱或者在注射器套筒上加一个加热装置,将碘对比剂加热至与体温相似的水平,以降低碘对比剂黏度。

Q3、由于临床应用率的增加,碘对比剂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