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你的肾,别一不小心惹上ldquo

时间:2021-5-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yc/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通过尿液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维持身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使得人体新陈代谢能够正常进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肾脏有了病,许多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排泄受到影响,废物在体内积聚,就会引起各种病症,严重的会导致肾衰竭。1

什么是肾衰竭?

肾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下降,引发代谢紊乱、多系统症状的综合征,主要分为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肾衰竭是肾脏功能在受到损害之后逐渐下降的一种表现,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和治疗的话,肾脏这时候慢慢失去功能,成为身体的负担。

急性肾衰竭是什么?

急性肾衰竭指因多种原因导致肾功能在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内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可出现在既往无肾脏疾病的患者,也能出现在原有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需及时有效的治疗,肾功能才有望恢复。

慢性肾衰竭是什么?

慢性肾衰竭简称肾衰,是在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我国常见的病因依次顺序是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变现有肾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机体内环境失衡等。

年轻人为什么会肾衰竭?

第一个原因具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多囊肾在肾脏衰竭的病人中间占的比例相对较多,这些遗传性的疾病可能是造成年轻人肾功能衰竭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年轻人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肥胖、高尿酸、血压高、血糖控制不好等因素都相关,所以年轻人不要觉得不会得肾脏病,建议年轻人还是要重视定期体检,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肾衰竭的发生。2

肾衰竭的症状

肾衰的早期,除血肌酐升高外,人体往往无临床症状,仅表现为基础疾病的症状,到了病情发展到残余肾单位不能调节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肾衰症状才会逐渐表现出来。肾衰竭病人的症状会有所不同。

肾衰竭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尿液改変:处于不同时期的肾衰患者,可能出现多尿或少尿的症状,尿液中还会因为蛋白多还会出现泡沫尿。

水肿:肾衰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能排出多于的水分,导致排水排钠异常,水钠潴留导致水肿,轻者可有眼睑、脚踝和脚周围皮肤出现浮肿的症状,重者可引起全身皮肤黏膜水肿。

恶心呕吐:肾功能出现障碍后,毒素和废物会在体内聚集,血液中积聚的废物可能导致恶心或食欲不振。

贫血:由于肾脏功能遭受损害,肾脏制造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不能刺激骨髓产生足够多的红细胞,因而产生贫血,贫血的人经常会感到疲惫、乏力。

其他症状:睡眠不安,嗜睡,性欲下降,心力衰竭,心包炎,面部肤色萎黄,内分泌失调,易于并发感染等。

3

那么对于肾衰竭我们该如何治疗呢

3.1病因治疗

积极治疗原发病,首先要确认最初损害肾脏的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病等,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是三大主要病因。有效治疗原发病,可阻抑或延缓肾衰的进展。

3.2避免和纠正肾衰进展的危险因素3.2.1严格控制血压

高血压管理指南(JNC8)提出≥60岁的老年人,血压应控制在/90mmHg以内;<60岁的患者或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血压应控制在/90mmHg以内;超过上述界限应开始降压。

3.2.2控制血糖: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慢性肾病的重要原发病,严格控制血糖可减轻糖尿病肾病的发展。3.2.3降低蛋白尿:将患者尿蛋白控制在<0.5g/d,可改善慢性肾病长期预后。3.2.4调节血脂:调脂治疗可预防慢性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生率及高病死率,可能减慢蛋白尿患者肾功能损伤的进展。3.2.5饮食方面:低盐饮食,在严格低蛋白饮食的同时可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并控制磷、钾的每日摄入量。对肾衰竭的患者而言,因肾功能受到破坏,食物在吃进体内后,所产生的毒素及废物,无法正常的排出体外,因此在饮食上就必需特别注意,避免造成身体负担。

3.2.6透析治疗

肾功能不可逆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透析治疗,分别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3.2.7肾移植治疗

有些末期肾衰竭患者需要长期做透析治疗时,在患者本身条件适合时以及有合适的肾源时,可通过肾脏移植给患者带来较佳的生活品质;但换肾是个大工程,目前的医疗技术已相当成熟,但仍需做很多事前的评估,才能提高换肾成功的几率。

关爱健康!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肾,才能够远离肾脏疾病带来的伤害。

特别提示!本文素材来源:感谢!泌尿外科蒋昌毅医生,参与编审。题图来源:部分来源于网络。

喜欢就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