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投保过程的中,发现很多保险公司会拒绝糖尿病患者的投保要求,也就是拒保。 因为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已经确诊了糖尿病的人,身体出现的这种异常会导致后期理赔风险非常高。 而保险公司不是慈善家,对于这类接近%会理赔的被保人他们不会承保的。 今天带大家认识一下糖尿病。 一、我国糖尿病现状 我国糖尿病控制状态不容乐观,目前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约有1.16亿人。 糖尿病人群的高危人群类似于45岁以上的中央肥大,饮食不规律、作息不规律或者有家族史的遗传史等等,这些都是属于高风险人群。 平均每10个人当中就有一位是糖尿病患者,这就相当于每一个家庭里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通常糖尿病是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史的,所以如果双方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的话,那他的子女患有糖尿病的风险是75%以上。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是糖尿病患者,子女通常患病率会在55%以上。 80%的糖尿病患者年龄都在65岁以下,随着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分泌胰岛功能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障碍,或者会停止分泌,所以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二、认识糖尿病 1.糖尿病分类 糖尿病分为三个类型,I型、II型和孕娠糖尿病患者。 I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都是小朋友,有的小孩可能十几岁就患有糖尿了,甚至到十几岁。 妊娠糖尿病是怀孕期间血糖会偏高,在中国的发病率是17.65%,基本上五位孕妈妈有一位是孕娠糖尿病患者。 剩下的大部分都是II型糖尿病患者,并且每年呈30%的爆炸性增长。 2.什么是糖尿病以及糖尿病的症状 大家知道糖尿病这个词儿最早是源于哪里吗? 糖尿病最早源于欧洲的荷兰,荷兰在早期的时候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大家吃不饱饭,后来工业革命之后物质丰盛,大家就开始出现暴饮暴食。 人体的基因与消化系统的益肠菌通常对于过量的分泌会有很大的压力。 所以他们会瞬间会出现中央肥大,然后到肥胖,肥胖后会慢慢的压迫到胰岛分泌,当胰岛分泌不足的时候,突然间就患糖尿病,然后就又瞬间的变得消瘦,所以糖尿病患者早期会有一些消瘦的一些状态。 3.怎么判断是不是患有糖尿病呢? 糖尿病其实判断标准是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随机血糖三项指标。 这三项指标当中如果有两项指标同时偏高,就会被认定为确诊的糖尿病,但如果只有其中有一项是不会构成的糖尿病的。 所以通常患者如果需要要确诊,医院去抽血,去做空腹抽血、餐后两小时抽血以及随机血糖,这样才会被认定。 4.高血糖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人体的胰脏会分泌胰岛素,胰脏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就把糖份输送到组织当中去,然后产生能量。 胰岛素类似于运输工,将每个人吃进去的食物转换成糖分,比方说吃米饭,面条,还有一些面包或者是带糖的饮料等等,这些都会被吸收成糖分在血液当中,在血液当中它们就变成了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的值通常有百分号来表示,就比方说7%,是正常的,就是每个红细胞当中有七个细胞是带有这个糖分的,我们称为7%。 这些糖分会需要胰岛素帮它输送到组织当中去产生能量。 如果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不分泌了,这些糖分就没法输送到组织中去,就会导致没法产生能量,这时就会出现精神不振、极度疲惫、视力模糊、尿频、尿多、皮肤瘙痒、口干这些症状。 这些糖分没有被输送到组织当中去,那去哪里了呢? 它会沉积在红细胞当中,沉积久了红细胞就会处于一个高血糖的状态。 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要去扎手指,测一下血糖是高了还是低了。 三、糖尿病的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血糖控制的不平稳而导致最后出现截肢,心梗,心衰,肾衰竭这些情况? 1.高血糖会产生一些什么影响呢? 如果血糖长期是高的,这些糖分一直在血液当中不停的流动,它就会沉积在一些微血管循环当中,然后就会出现问题。 咱们可以想象一下家里放了一瓶花,花的根浸泡在一个高浓度的盐水当中,这一盆花肯定慢慢的就会就会枯萎、死掉了。 如下图,全身的毛细血管遍布全身,最早的时候影响的一定是微血管循环的,就像视力会开始出现模糊,也会出现一些脑中风,心梗,心衰,末梢神经坏死的风险,很多的糖尿病患者在后期的时候他的脚是会没有知觉的。 比方说一个糖尿病患者扎了一个图钉,通常一个星期后才会发现,说,怎么脚底有个图钉呢,并且伤口很难被愈合。 其实这个小小的溃烂带来的问题就是很难愈合,而且会不断产生破坏,导致组织坏死,最后截肢就是这么造成的。 视力模糊也是因为眼睛是布满了很多的毛细血管,糖分一直是在这些毛细血管当中,它阻碍了这些血管血液的循环,慢慢变模糊最后视网膜脱落,最后导致失明。 2.糖尿病并发症还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个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个青蛙在水里头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它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不会觉得有很大的问题,但是一到后面真正发现问题的时候通常都非常严重的。 所以在中国有很多的糖尿病患者没发病之前都是既不戒口,也不运动,还不按时吃药,但是一旦发病就特别紧张。 有一位患者大概40多岁,他说他有天早上起来掉了两颗牙齿。 因为他是个糖尿病患者,他患病五年,掉了两颗牙齿,后来天天担心吃饭是不是会吃多,吃到第二碗饭的时候就特别焦虑了。 那为什么说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死亡的核心呢? 上面说的由于高血糖长时间在血管当中流动,会损害末梢神经以及这种微血管循环,它的主体,会受到一个比较大的影响,会慢慢导致这个脚步会失去知觉。 比如冬天偏冷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泡脚,很多患者因为泡脚烫伤脚,而且他们是感觉不到的。 再比如说,糖尿病导致肾病,糖尿病肾病和其他肾病不一样,其他肾病一般是损坏1个肾,而糖尿病肾病会同时损坏两个肾,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换肾也不能同时都换掉,所以很多做肾透析的病人都是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患者肾脏疾病为什么超出正常人10倍之高呢? 打个比方,我们正常人,一个小朋友一出生,他的肾脏是度,度就意味着满格,也就是这个肾脏可以用到岁,正常人每年会下降一度。 但是得了糖尿病的人呢?他的血糖是波动的状态,或者是高水平状态,它可能会以每年10度的水平下降。 如果45岁的患者得了糖尿病,他的肾脏本身就只有55度了,如果他的血糖一直还管不好的话,那三年以后,他就下降30度,只剩下25度了。 糖尿病患者在做肾透析的时候,剩下15度的时候是要做透析的。一个45岁的人如果有五年血糖是波动的,那他到50岁的时候是一定会做肾透析的。 所以糖尿病这么高的风险也是各大保险公司拒绝承保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全球每八秒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国每年有近万人死于糖尿病并发症。 四、误区:糖吃多了就会得糖尿病? 有的患者会认为说吃糖吃多了就会得糖尿病,其实不完全正确。 不只是糖会产生糖分,食物都会产生糖分的,比如说苹果、香蕉等。这跟吃不吃糖其实没有太多关系,但得了糖尿病人确实不能吃糖,不能吃特别多的糖。 那要怎么控制呢,一般认为是不吃糖就能控制糖尿病,这也不是。当然也不是说不吃饭就能控制。 这一定是需要一个健康的饮食才能有效控制。 所以呢,糖尿病患者最难解决的要有一个持续跟进和反馈的过程。 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一样,如吃饭、吃面条吸收的糖分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也不一样。 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有一段时间有一个依附团队持续观察他的变化来调整他的一些用药和饮食习惯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这个平衡的状态就能够持续,从而让患者的血糖得到很良好的控制,像健康人一样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后面继续分享怎么去有效控制糖尿病。 来源|米柏研习社|全网同一ID 米柏研习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