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驱毒辟邪宁心安神,一定要注意

时间:2021-4-2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网络文

柒大夫《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碧艾香蒲处处忙,细缠五色臂丝长”,今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五月初五端午节。端,是“开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属火,是阳气的极致。端午,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端午节不仅是汉族人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甚至是国外也很流行。自从年开始,端午节被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平起平坐,被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1端午节的起源说到端午节,大家会一致地想起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也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其实不然,事实上端午节的起源时间远远早于屈原生活的时代。在先秦文献中有很多关于端午节民宿的记载,例如在西汉年间的《《大戴礼记》中收录的夏带的遗书《夏小正》中记载所谓五月初五“蕃兰,为沐浴也”,而《夏小正》这本书最起码在早于屈原多年前的孔子时代已经流传。在屈原的著作《离骚》中有“浴兰汤兮沐芳”的诗句,说明五月午日兰汤沐洗的风俗,屈原在世时就已存在。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长江下游的吴越先民,有龙图腾崇拜的传统,他们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生活中用的船也常刻成龙形。端午的两个重要习俗:赛龙舟、吃粽子,都与吴越先民的龙神祭祀活动,有很深的渊源。即便端午习俗是从吴越之地流传开来,它在漫长的时空中,也扩进了许多其他的内涵。最为人所知的,把端午和纪念屈原联系起来,虽是后人的附会,却也寄托了人们共通的家国情感。2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很多习俗都是围绕卫生健康驱毒辟邪展开的,也可以这么说,端午节就是我国最早的卫生防疫节。但端午节的起源在时间上远早于屈原;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大多围绕卫生健身,故笔者认为,端午节最早应该是我国古代的卫生防疫节。在先秦时期开始,古人就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更是百毒之首,是“恶日”。寻其原因,端午节正是农历五月仲夏,此时天气炎热,环境潮湿,所以各种蛇虫频繁出来活动,蚊蝇也快速滋生,很容易传播疾病,所以古人认为五月为“毒月”,也正好节端午时节展开卫生防疫活动。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端午节关于卫生防疫的习俗。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五月五端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瘟神归地府。”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歌谣,形象地叙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插艾草和菖蒲驱逐瘟疫的习俗。中医认为,艾叶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艾叶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改善肺功能等功效。所以古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是有一定道理的。《清嘉录》说:“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鬼。”菖蒲为多年水生草本植物,被称为五瑞之首,生长于浅水滩上,其叶如剑,有香气,插在门口犹如悬挂一把驱除不祥的宝剑,可以斩千邪百毒。此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其根茎花汁可人药,有芳香开窍、祛痰散风之功,现代人也用它入药,提取芳香油。

喝雄黄酒避虫毒

俗话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帝京景物略》云:“渍酒以菖蒲,插门以艾,涂耳鼻以雄黄,曰避虫毒。””雄黄是一种中药,其药性辛苦、温,有大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做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民间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也有单独把雄黄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内泡制成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毒避邪,不过,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在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后可变成剧毒的砒霜,中医不赞成自行配置饮用。

戴香囊

从中医角度讲,端午时节正逢夏至,潮湿中带着暑气,湿毒气特别容易困阻人的阳气,让人出现疲倦、乏力、发热、腹泻等状况。因此,所佩戴的香囊应当针对这些节气特点进行特别搭配。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3端午节养生关于养生,《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记载:“《经》曰: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日为之九毒,戒夫妇容止。勿居湿地,以招邪气。勿露卧星月之下。”

起居养生方面

晚睡早起、合理午休。端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此时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端午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睡觉时不宜久吹风扇、空调;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穿衣巧防晒。端午时光照强烈,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因此要格外注意防晒。

饮食养生方面

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中医认为夏季宜多食酸以固表,多食咸以补心。《素问·藏气法时论》曰:“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忌过食寒凉。端午时节酷暑难耐,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食物,熟不知对人体损害很大。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载:“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

运动养生

端午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养阳为主。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情志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如果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对身体不利。稽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END??长按识别下面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