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一则新闻《无视海鲜市场禁令,三亚11名“拉客妹”被拘》,这已经不是三亚海鲜“拉客妹”第一次被拘,在三亚这类新闻简直司空见惯,三天两头就会爆出来。 说实在话,“拉客妹”在三亚的口碑很不好,被称为“毒瘤”。有人还列出了“拉客妹”的“十宗罪”,比如内勾结海鲜店,外勾结海鲜商贩;包围硬拉、纠缠不清、恶意抹黑其他商家、栽赃嫁祸、占道或霸占公共车位威胁利诱;影响市容市貌、采用抬高价格、后门掉包、多项收费、单方抬价、按个收费、以时价忽悠等等方式欺客宰客。 虽然这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小编还是忍不住为“拉客妹”说几句话。因为每次看到公交车一停,这些海鲜“拉客妹”急急地蜂拥而上,就有一种矛盾的心情,既心酸又恼怒。 心酸是因为,这些“拉客妹”也是勤劳朴实的海南妇女,是底层的劳动人民。“拉客”对她们来说,是一份谋生的工作。你看她们那么卖力地工作,因为她们背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她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冒着烈日、冒着被抓被拘的风险、忍住白眼忍着不耐烦去苦苦纠缠。 恼怒是因为,个别“拉客妹”强行拉客、欺客宰客的做法实在是毁坏了三亚的形象。在三亚做海鲜拉客生意的有很多,大到团购网站、旅游网站、外卖平台等,小到个体的出租车司机、导游、摩的师傅、三轮车师傅等等。为啥都不像“拉客妹”这样恶名在外?为啥都不抓,就抓“拉客妹”?因为部分“拉客妹”的做法...... 不可否认,三亚海鲜“拉客妹”是一个需要监管的群体。但是,希望大家对“拉客妹”现象有一个公正的评价,相关部门解决“拉客妹”问题有一个更高明的手段。因此说说小编的几点看法。 首先,“拉客妹”的存在是合情合理的。 自古以来,有做生意的就有拉客的。超市有导购,旅行团有导游,各行各业都有推销员,连某某地方都有拉皮条的,为啥海鲜就不能有“拉客妹”? 对小编这样在三亚呆了好多年的人来说,都不太懂海鲜,何况来三亚旅游屈指可数的客人呢?对三亚市场不了解,对三亚海鲜不了解,有这么一类专业一点的“海鲜导购”、“海鲜市场导游”、“三亚海鲜推销员”,简直是合情合理的,又有何不可呢? 其次,“拉客妹”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这些“拉客妹”,大多来自海南某贫困地区,没受过多少教育,没多少技能,处于社会底层,背井离乡来三亚谋生的农村妇女。在三亚这样物价超高的地方,谁生存都不容易,何况是她们。再说海鲜店没有“拉客妹”,也会有“拉客司机”、“拉客导游”或“拉客网站”。“拉客妹”的工作与其他行业没什么不同,也都是靠自己的劳动来挣钱。她们是应该受到尊重的。而且因为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保护和引导,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相信只要制度和规则合理,绝大部分“拉客妹”是好公民。个别扰乱市场秩序的“拉客妹”,也是可以教育好的。记得前些年三亚出租车市场经常传出“宰客”,后来挂上印着司机名字、编号、所在公司和投诉电话的牌子就好多了。“拉客妹”们是不是也可以经过培训考核再持证上岗? 以前三亚打击黑车非常厉害,也说严重扰乱了三亚市场。这些年滴滴来了再没有“黑车”之说,市场有没有被滴滴扰乱就不知道了。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类似滴滴的APP,让这些“拉客妹”通过合理的竞争,用自己的服务获得应有的回报? 另外小编忍不住哆嗦两句。作为三亚游客,如果你不需要“拉客妹”,就请礼貌地拒绝,不要对她们翻白眼或做出厌恶的神情。实在遇到强行阻路、强跟不放的,直接告之:如果再这样就投诉(投诉)。 作为海鲜店老板,如果你需要“拉客妹”,那么也请把她们当自己的店员,采用底薪+提成制,把提成比例制定得合理一点。高额返佣给你带来了客人,然后转嫁到客人身上,往往“拉客妹”却帮你背了“宰客”的“黑锅”,这是不公平的。合理的提成制度才能长久规范地发展。 再次,“拉客妹”问题本质上是海鲜店的问题,应该加强监管的是海鲜店。 从根本上来说,“拉客妹”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她们通过拉客能赚到钱。谁都不是傻子,没有报酬的事情,干一天两天可以,但不可能长期存在。“拉客妹”赚到的钱,是海鲜店给的报酬,不是强逼的,是主动给的。换句话说,“拉客妹”只是海鲜店的一个没有底薪没有保障的“员工”。 纵观各行各业,都极少无底薪的“业务员”或“推销员”;规定无低薪高提成的公司,都是很烂的公司。法律上都明确规定了最低的工资标准,可怜这些”拉客妹“在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没有人追究,追究的是她们有没有扰乱了市场秩序。 也有人说,“拉客妹”甘愿无底薪无保障,不是因为找不到别的工作,是因为她们通过拉客赚得更多呀。但是,你要知道,“拉客妹”的提成是由海鲜店决定的。因此本质上,还是海鲜店制定的游戏规则,决定了“拉客妹”的处境。 扰乱市场的“拉客妹”,应该连带其服务的海鲜店一起受到处罚,而且更应该狠狠地惩罚的是海鲜店。不严厉打击,不足以正风气;不严惩不怠,不足以树立三亚海鲜市场的良好形象。 想想三亚刚从年的“海鲜宰客事件”中缓过气来,倘若再出现一次“青岛大虾事件”,这么多年三亚政府所花的广告费、三亚旅游界全体人士所付出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那将是多大的损失啊! 最后,解决“拉客妹”问题,更应该鼓励海鲜店发展自身品牌,引导海鲜店朝特色的方向发展。 三亚目前有四个海鲜店最集中的地方,第一市场旁民进街和椰风巷,春园海鲜广场及其对面,友谊海鲜大排档,和火车头万人海鲜广场。这是目前吃海鲜最实惠、最受欢迎的地方,但或多或少都与“拉客妹”或“拉客司机”有关系(大概春园与春园对面的海鲜店好很多,但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主要原因就是同质化竞争太严重。 三亚大多数的海鲜店连个名字都没有,就只有“几排几号”,鬼才记得住!凡三亚注重自身品牌的海鲜店,比如春园对面的三亚川味明润海鲜、凤凰岛桥头的三亚益龙海鲜、南中国酒店的三亚疍家海鲜自助火锅,哪家有“拉客妹”?
三亚的亚龙湾、海棠湾全是酒店,一家跟一家挨在一起,它们都不用“拉客妹”,因为它们有自己的品牌。丽江的客栈、鼓浪屿的奶茶店,也一家跟一家挨在一起,它们也都不用“拉客妹”,因为它们也有自己的品牌。三亚海鲜大排档“几排几号”的模式、以及三亚高额的租金等等,抑制了三亚海鲜店品牌的发展。 前面说过,“拉客妹”的存在是合理的,只是说明我们海鲜行业处于初级阶段。但“拉客妹”现象愈演愈烈,折射出三亚海鲜店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的发展有点畸形。所以除了严惩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小编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和协会更需要鼓励海鲜店发展自身品牌,引导海鲜店朝特色的方向发展,比如: 1.鼓励海鲜店创新,支持表彰海鲜店做出各自的特色优势。 2.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海鲜店搭建宣传展示的大平台。 3.评选优秀特色的海鲜店,为这些海鲜店作信任背书。 4.不仅要多多推广三亚海鲜行业整体的诚信形象,更要打造亮点,突出海鲜店一店一特色,一店一品牌,让三亚各海鲜店“百花齐放”。 ...... 有时候小编意想天开:如果“拉客妹”们打扮得如“世界小姐”般漂亮,穿着各海鲜店的“广告衫”,举着或挥着各海鲜店的“广告旗”,偶尔还会卖弄一下“车模”般的风情,会不会变成三亚街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柳儿访谈录已进行到第26期 如果你有故事,欢迎联系我们 三亚柳儿访谈录柳儿,卖野山鸡和土特产的80后文艺青年,生活在三亚,热爱三亚。柳儿访谈录专注写三亚青年追求梦想的故事,也组织一些与大咖面对面的交流活动,让我们一起收获温情与成长。 联系 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