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境之一,同时具有涵养水源、抵御风暴潮、降解污染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但随着人类的不科学开发,尤其是不顾后果的疯狂围填海、致使潮间带湿地迅速恶化消失,地球的肾脏正在不断衰竭、坏死! 大连金渤海岸经济区的大规模围填海,影响候鸟栖息。 黄渤海的大规模围填海工程。 “化工园区、机场建设、海参圈养殖……已将重要的候鸟栖息地、贝类生长区和鱼类产卵场——潮间带泥质滩涂蚕食殆尽。”9月14日,“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共同完成的《“潮间带”消逝,候鸟何所依——黄渤海“围填海现状”调查》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研究室主任周海翔等专家和护鸟志愿者呼吁,保护黄渤海天然滩涂,尤其是其泥质滩涂。 “潮间带”是指大潮涨至最高时被海水淹没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属滨海湿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具生态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的地带。周海翔说,单在辽宁的泥质滩涂海域,就生活着80多种生物物种。 “潮间带”还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潮间带”消逝》报告指出,全球总计8条候鸟迁徙路线,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有16处潮间带水鸟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其中渤海占了3个,分别是北部的辽东湾、西部的渤海湾、南部的莱州湾。而在这条迁徙路线上,每年共有多种、数以百万计的水鸟依赖渤海湾“潮间带”来停歇、觅食、繁殖和越冬,其中包括24种全球受威胁或近危的鸟类。 周海翔举例说,一只百灵鸟1年吃掉5万只蝗虫,对减少虫害,保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候鸟的迁徙和保护,对全球生态系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一点”。 近年来,津唐一带的围海造地完全可以用“汹涌”和“势不可挡”来形容。在黄渤海区域内,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压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大片的滩涂被转变成盐池、水产养殖池、农田、休闲娱乐区和工业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渤海湾沿岸有两个主要的大型工业项目,分别是位于渤海湾西部天津市境内的天津滨海新区和位于渤海湾北部省唐山境内的曹妃甸新区,这两个项目分别开始于年和年。 年至年之间,在津唐地区总计有平方公里的潮间滩涂被围垦主要用作盐池。在之后的16年中(年~年)有约平方公里的海域被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新区围垦。 截至年,天津滨海新区共围垦滩涂平方公里,曹妃甸新区共围垦滩涂平方公里。 而根据规划,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新区在年之前还要围垦更多的潮间滩涂。据了解,一个新的大型工业围垦项目也已经在渤海湾西南启动(沧州滨海新区),预计围填该地区至少平方公里的沿海滩涂。 海参圈养殖同样是潮间带消逝的重要原因。周海翔称,巨大的利益,刺激海参养殖业在渤海海岸线飞速发展。原先的盐池几乎都被替换为“海参圈”。 海参圈就是海参的养殖场,修建海参圈,需要炸山取石,在滩涂上围建起很多网格状的长方形的“养殖圈”。 在上述调查中,志愿者们发现“围堰圈养”对潮间带破坏严重。 辽东半岛黄海区域及长兴岛、盘锦等地有大量的海参养殖圈。调查发现最大的一片海参养殖圈达到93平方公里,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市皮口镇,如此大面积的海参圈,潮间带已经完全丧失。 在海参圈与工业园区的“夹击”下,候鸟只能在残存的河口湿地,潮间带的低潮区觅食,调查期间发现鸟类的数量锐减,甚至连鸥类都少了。庄河到普兰店皮口镇段的海岸线潮间带都是泥质滩涂,但是这里已经布满海参圈,70公里的海岸线(直线距离),将近有平方公里。 渤海湾不仅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高度发展的地区。“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渤海湾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也非常担忧地看到这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地丧失。”著名鸟类学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正旺说。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海洋课题组介绍,近十年来,我国沿海掀起了以满足城建、港口、工业建设需要的新一轮填海造地高潮,从年至年,我国围填海总面积从平方公里增至平方公里,平均每年新增围填海面积平方公里。 国合会相关报告称,新一轮填海造地的特点是从零散围填海作业转向“集中集约用海”名义下的大规模连片填海造地。 统计显示,围填海使我国滨海湿地面积锐减了57%,许多湿地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消失,海洋和滨海湿地碳库功能下降,碳汇功能丧失,湿地生态服务价值大幅降低。 无节制地围填海后,许多鱼、虾、蟹和贝类等重要海洋经济生物的产卵场和索饵场被破坏,渔业资源延续困难。而海岸线发生变化后,加剧了附近海域的环境污染,也容易引发海岸带的淤积或侵蚀,地面沉降时有发生,局部海岸防灾减灾能力大幅下降,一些沿海城市面临巨大安全风险。 国合会预计,我国围填海所造成的海洋和海岸带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达到每年亿元,约相当于目前国家海洋生产总值的6%。 近日,多家环保组织建议在海洋开发规划和执行中,应重视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的生存需求。 “所有规划环评应把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列入重要的考量因素。”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建议,修改《海洋功能区划》及《海洋生态红线》,保护潮间带滩涂,对尚未开发的自然海岸的潮间带,不再开发;已经开发的潮间带泥质滩涂,应限制开发,不能再向低潮区填埋。 针对围填海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和监管薄弱的普遍现象,北京中咨律师事务所律师夏军建议加大公示力度,国家海洋局和环渤海各省市政府应加强填海行为调查,一旦发现违法,及时处罚和纠正。 (资料源自: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凤凰财经,编辑整理:桃华生态设计坊) 提供水生态修复、水景观营造、水文化传承等方向的行业动态、专题研究、案例借鉴、大师观点,致力于促进河湖健康发展,共建水生态文明。敬请治白癜风海口哪家医院好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