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石院长,想问一下肾衰竭和尿毒症有什么区别? 一位吉林的肾友问我这个问题,他肌酐,有的医生说他是肾衰竭,有的医生说他是尿毒症,于是他就搞不明白了。 许多肾友也经常被不同的肾功能诊断搞懵:咋不同医生说的不一样呢? 是这样,针对肾功能的分期,国内和国际上的两套分期是不同的。 我做了个两种分期的对比,大家可以看看: 国内标准是年,黄山会议制定的,当时用血肌酐划分了肾功能分期。 国际标准是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制定的,这是一个全球性组织,我国也参与了,是用肾小球滤过率划分的肾功能分期。 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可以进行换算,因为血肌酐代表人体留下的毒素、肾小球滤过率代表人体排出的毒素。留下多、排出就少;留下少、排出就多。所以二者呈负相关,可以换算。上图是我在换算后,统一用大家熟悉的血肌酐做的分期图。 可以看到,相比于国内,国际分期普遍靠前: 1.血肌酐从90左右便开始进入肾衰阶段(国内从开始)。 2.血肌酐从左右便进入最后一期(国内从开始)。 所以那位血肌酐的吉林肾友,按照国内标准(-)是肾衰竭,没到尿毒症;按照国际标准(以上)是5期,已经是尿毒症。所以两位医生给出了不同的诊断,也不是哪位医生诊断错了,只是用的不是同一套诊断标准。 这两套分期,能不能划等号? 如果硬要划等号,当然也能划,强行把同样颜色的分期视作同一期就OK了,实际上很多医生也是这么做的。只是可以明显看到,每个颜色都对不齐。所以这两套分期,各自的处理方法同样有落差。强行划等号的话,治疗起来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 然后这位吉林的肾友问道: 那我肌酐要透析吗?肌酐高到多少就要透析? 其实,当初在制定这两套诊断标准的时候,国内和国际上也都制定了各自的处理方式: 1.国内的肾衰竭期,是一个“准备透析”的时期。这时会给患者造瘘、养瘘,等肌酐超过、达到最后一期时开始透析。 2.国际上达到最后一期之时,并不会进行透析,国际分期比较靠前嘛,此时主要还是控制并发症。等到并发症控制不住之时,启动透析。透析时机并没有硬性要求肌酐多少、滤过率多少,而是视每个患者不同的并发症来个体化决定。 要问哪个标准更科学?理想情况下,国际标准更科学。因为每个人的高矮胖瘦、肌肉含量、年龄、性别、血管条件好坏都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最佳透析时机。有的患者肌酐六七百就就有心衰了,有的患者肌酐上千还活蹦乱跳、吃嘛嘛香,也确实需要个体化决定。把分期标准提前,也符合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 但国内的标准也有其合理性。 要知道,即便是在今天,21世纪20年代,国内尿毒症的治疗率仍然不足20%!(年中国医师协会肾内科年会上,陈香美院士公布的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的统计结果)。 平时会阅读咱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