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物多器官衰竭医生曝光的罪魁祸首很

时间:2021-7-1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308/4782734.html

疾病查询:

腰痛、腰间盘突出、强身锻炼、背痛、风湿、骨质增生、腿痛、乙肝、肝病、养肝、解酒、胃病、胃疼、便秘、骨质增生、颈椎病、肾虚、减肥、宿便、失眠、高血压、感冒、腹泻、咽炎、补肾食疗、男科、前列腺炎、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期保养、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丰胸、美容、瘦腿、手脚、咳嗽、痔疮、脑出血、血栓、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痘痘、白发、脱发、打呼噜、皮肤病、酸碱食物、湿气、胆结石、痛风、牙痛、口腔溃疡、鼻炎、近视、狐臭、秘方...更多!

在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7岁的雯雯躺在病床上,面容苍白,身边机器发出滴滴的运作声。本来过了这个暑假,雯雯就要去读小学了。“雯雯的病情危重,医院时,已陷入昏迷,经过抢救,目前全身多器官出现衰竭,不容乐观。”浙大儿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说。与此同时,雯雯的妈妈也在抢救中,弟弟脱离了生命危险。使一家人陷入生命危机的是一盘家常菜“黑木耳”。为何一盘黑木耳会放倒一家人?事实上,泡发和烹饪黑木耳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黑木耳下肚,一家全中招

江南人普遍爱吃黑木耳,很多人习惯泡发一大盆黑木耳,随抓随取。几天前的中午,雯雯的妈妈拿起了泡发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捞起,加入调料,凉拌给两个孩子吃。雯雯爱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爱吃,只动了几筷子。

一盘黑木耳下肚后,姐弟两个照常玩乐。到了第二天傍晚,雯雯开始出现呕吐和肚子疼,精神变得萎靡,随后,妈妈和弟弟也相继出现相同症状。医院一查,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几百倍,医生初步判断,食物中毒。其中,雯雯的症状特别严重,入院后迅速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如何对症下药,医院医院就诊。第三天傍晚,雯雯被呼啸的救护车送入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接诊的医生叶盛,一翻开病例,并与雯雯家属一聊,这才知道,原来她们吃的那盘黑木耳足足泡发了两天两夜。“雯雯妈妈就把黑木耳放在家门外的露天泡发,两天两夜后,焯水凉拌后食用。”叶盛说。黑木耳中毒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隔夜黑木耳,食物中毒,此时,叶盛心里心中已经有了判断。“在临床上,像黑木耳、变质的玉米面中,有种‘椰毒假单胞菌’,这种细菌会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它的中毒潜伏期最长为3天,多数是半天至一天。

“患者初期仅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轻度症状,随后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意识不清等症状。”叶盛说。而随后,省疾控中心对于雯雯血液的检测,确定了叶盛的推断,确诊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目前,对于这种毒素的治疗,没有特效药。”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体内毒素尽量排出,我们对雯雯的血浆进行了四次置换,每次毫升,对于这样一个7岁女孩来说,这样大幅的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四次。”叶盛说。但即使是这样迅速和及时的抢救,雯雯的病情依旧让人揪心,“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到50%以上!”叶盛说。黑木耳中毒的惨痛教训不少

事实上,这些年,黑木耳中毒的病例屡见报端。

年7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里,28岁辽宁姑娘毕雪因为一碗泡了两天的黑木耳,陷入昏迷,出现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年7月,温州董先生和毕女士夫妻俩吃了木耳炒鸡蛋中毒。董先生吃得少,症状轻,很快自行恢复。但毕女士中毒较深,先是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2天后逐渐发展成肝衰竭、肾衰竭、心肌重度衰竭、全身黄疸、脓毒性休克等,被送入ICU抢救。而这些黑木耳中毒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黑木耳一般都泡发了2天以上,容易引起腐败变质。“椰毒假单胞菌生长温度约为25到37度,最适生长温度为37度,最适产毒温度为26度。这个细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是它产生的外毒素(主要是米酵菌酸)所致。米酵菌酸一旦产生,无法用热水消毒,也无法清洗干净。雯雯的妈妈将泡发的木耳在露天高温环境放了两天两夜,再进行烹饪,毒性非常大。”叶盛分析。牢记木耳随发随吃

那应该如何安全健康吃黑木耳呢?叶盛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他建议,不仅仅是黑木耳的泡发和烹饪需要引起重视,很多人常吃的白木耳(银耳)也要引起重视。泡发木耳类食材,随发随吃,特别是夏季,最好将木耳的泡发在冰箱进行。其次,如果泡发时间较长,忘了换水,出现上述情况时,别舍不得,要果断扔掉。另外,目前市面上有鲜木耳售卖,叶盛建议消费者要仔细挑选,如有发粘、流水、异味,千万不能吃,如觉不适,应尽快就医,并将就餐史告诉医生。还有一点,长寿健康之家要提醒一下大家:针对食品安全,特别提醒,还要做到砧板生熟分开、食材煮熟煮透、储存时间掌控,注意手部消毒卫生等。眼下正是这类悲剧的多发季,三甲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来源:三甲传真、新闻晨报、杭州日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