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3太虚说弥

时间:2021-9-2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导语:

本文为《太虚说弥勒》系列文稿的第二十四篇。

乙二 偈说

丙一 诫许

佛告舍利子:“应至心谛听!当来慈氏尊,为汝广宣说。”

经典原文释义释迦牟尼佛告诉舍利子(等与会大众)说:“大家应该用最虔诚恭敬的心认真听(我下面的说法),我将为大家开示当来下生慈氏菩萨(的国土庄严情况)。”

佛感舍利子之悲愿,为众生故恳请说法,故即许可之,并诫其谛听。“谛听”即如实而听,如理作意。

太虚大师开示释义释迦牟尼佛有感于舍利子悲悯众生的慈悲大愿,(舍利子)是为慈悲救度众生而向佛陀请法的,所以佛陀当即许可舍利子的请求(而为大众宣讲佛法),并告诫与会大众要认真听。“谛听”,就是如实而听,如理作意。丙二 正说

丁一 依正庄严

戊一 国界庄严

尔时大海水,以渐减三千三百逾缮那,为显轮王路。赡部洲纵广有万逾缮那,有情住其中,在处皆充满。国土咸富盛,无罚无灾厄;彼诸男女等,皆由善业生。地无诸棘剌,唯生青软草,履践随人足,喻若睹罗绵。自然出香稻,美味皆充足。诸树生衣服,众彩共庄严;树高三拘舍,花果常充实。时彼国中人,皆寿八万岁,无有诸疾苦,离恼常安乐;具相悉端严,色力皆圆满;人命将终尽,自往诣尸林。

城名妙幢相,轮王之所都,纵十二由旬,广七由旬量,其中所居者皆曾植妙因。此城有胜德,住者咸欢喜。楼台并却敌,七宝之所成;关钥及门庭,种种宝严饰;绕堞诸隍堑,皆营以妙珍。名华悉充满,好鸟皆翔集。七行多罗树周匝而围绕,众宝以庄严,皆悬网铃铎。微风吹宝树,演出众妙声,犹如奏八音,闻者生欢喜。处处有池沼,弥覆杂色华,园苑擢芳林,庄严此城郭。

经典原文释义那个时期,大海的水面渐渐减小三千三百逾缮那(即“由旬”,距离的度量单位),是为了使转轮圣王的道路显露出来。赡部洲东西南北的距离都达到了上万逾缮那,到处都有众生居住。国土富饶昌盛,没有刑罚和灾厄,男女人民,都因善业而生于此。地上没有荆棘类的植物,生长的都是柔软的青草,人的脚可以随意踩在上面,像踩在睹罗绵(即棉花)上一样轻软。地里自然的生长出香醇的稻米,具足美丽的形色和良好的口味。各种树长出衣服,颜色众多,庄严好看;树的高度能达到三拘卢舍,花果繁茂长青。那个时候国中的人民,寿命都能达到八万岁,没有疾病痛苦,远离烦恼常得安乐;面貌全都端正庄严,身体健康有力;寿命将近的时候,自己去往埋骨之处。有一座名为“妙幢相”的城,是转轮圣王的都城,南北十二由旬长,东西七由旬宽。住在其中的人,都曾经种过微妙的善因。此城有殊胜的功德,住在里面的人都充满了欢喜。城的楼台和抵御敌军的设施,都用七宝建成;门庭和锁钥等,都用种种珍宝装饰;城上的矮墙和护城河的河岸,也都装饰有奇珍异宝。名贵的花充满城中,好看的鸟儿云集飞翔。七行多罗树环绕在城的周围,用各类宝物装饰,悬挂着成网连片的大小铃铛。微风吹过宝树,发出许多美妙的声音,犹如各类乐器齐奏,听到的人都充满了欢喜。处处都有池水,各色花朵掩映其上,园苑生长着挺拔馥郁的树木,庄严着这座城郭。

此中共有十四颂半文,广明弥勒佛土之依报庄严。

当弥勒成佛时之国土,大海水量减少,陆地增广。如今南阎浮提之地球,三分之二是水,一分是陆地,祗有七千逾缮那。将来则反是,水量既减三千三百逾缮那,南赡部洲陆地之纵横,即增至一万逾缮那,故能显出轮王之大路。“逾缮那”,即由旬,如中国古代之驿站。一由旬等中国八十里,或六十里,或四十里。“赡部洲”即阎浮提,译云“最胜金”,出最胜金故。“轮王”,即转轮圣王,其别有四:曰金轮王,曰银轮王,曰铜轮王,曰铁轮王。铁轮王王一天下,铜轮王王二天下,银轮王王三天下,金轮王王四大部洲。至弥勒佛时即有轮王出现,国土富盛,绝诸灾罚,因众生皆由十善业力得生其地。福报既大,想衣衣来,念食食至,天然香稻皆可充膳,诸树丛林尽是衣服,举凡今世饥寒冻馁为人民所争执之衣食问题,皆解决无余矣。复次,其树之高可三拘舍,人寿之长有八万岁。“拘舍”亦作俱卢舍,一俱卢舍为一里,然较中国里大,如今日本一里可作中国六里,英国一里可作中国三里,可见其树之高大也。至人寿增至八万岁,正金轮兴世之时,人民由善业感善报,故无疾苦,常得安乐;且临命终时,亦自有把握,往诣尸林死去,非若吾人死时罔无所知,死后要人以抬棺材也。

太虚大师开示释义这一段内容共有十四个半颂文,广泛说明弥勒佛土依报环境的庄严。弥勒菩萨成佛时的世界,大海的水量减少,陆地的面积增广。现在南阎浮提的地球,三分之二是水,三分之一是陆地,陆地只有七千逾缮那。将来与此相反,水量减少三千三百逾缮那,南瞻部洲陆地纵横的距离,即增加到一万逾缮那,因此能显露出转轮王通行的大路。“逾缮那”,即“由旬”,类似中国古代驿站间的距离,一由旬等于中国的八十里,或者六十里,或者四十里。“赡部洲”即阎浮提,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最胜金”,出产最优质黄金的意思。“轮王”,就是转轮圣王,分为四种: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铁轮王统治一个大洲,铜轮王统治两个大洲,银轮王统治三个大洲,金轮王统治全部四个大洲。到弥勒菩萨成佛时有轮王出现,其国土富饶昌盛,没有灾难和刑罚,因为众生都是由十善业的力量才生到他的土地上。因为福报很大,所以想要的衣服、饮食都会自然到来,各种天然的香稻可以充当食物,树木丛林都可以产出衣服,像现在这个世代饥寒挨饿的人民所争执的衣食问题,都彻底不存在了。另外,树的高度可以达到三拘舍,人的寿命可以达到八万岁。“拘舍”又译为俱卢舍,一俱卢舍是古印度的一里,比中国的一里要大,如今日本的一里相当于中国的六里,英国的一里相当于中国的三里,可见那个时候的树木有多高大。人的寿命增长到八万岁时,正好是金轮圣王出现于世的时期,人民因善业感得善报,所以没有疾病痛苦,一直都平安快乐;而且寿命将尽的时候,也自己有把握,去往墓园死去,不像我们现在这些人对自己的死期茫然无知,死后还要别人抬棺埋葬。

上综言整个国界之严丽,自“妙幢相城”下,明此世界中之大都城。其城纵十二由旬,近中国千里,广七由旬,近中国六百里。“却敌”,即城头退却敌人的一种设备。“七宝”,即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琥珀。“堞”,即雉堞。“隍堑”,即围绕城外之水河岸。

“八音”,即如来所得八种音声:一、极好音。佛德广大故,使皆入于好道。二、柔软音。佛德慈善故,使之喜悦,皆舍刚强之心而自然入于行律。三、和适音。佛居中道之理,故音声能调和,使皆和融,自会于理。四、尊慧音。佛德尊高,故闻者尊重,智解开明。五、不女音。佛住首楞严定,有离欲之德,其音声超异一切,天魔外道无不归服。六、不误音。佛智圆明,照了无谬,使闻者各各得正见,离九十五种之邪非。七、深远音。佛智如实穷际,行位极高,其音声由脐而起,彻至十方,使近闻非大,远闻非小,皆证甚深之理。八、不竭音。如来极果,愿行无尽,以住于无尽之法藏,故其音声滔滔无尽,其响不竭,使能寻其语义,得无尽常住之果。

今言“贝多罗树”,译云“坚固树”,悬诸铃铎,众宝庄严,微风吹动,如奏八音,正堪与西方极乐境界相比拟。又此“八音”,若以中国八音言,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此微风吹树,乃天然之音乐也。

太虚大师开示释义上面的一段文字综合来说明整个国土的庄严美丽,自“妙幢相城”以下,则讲述那个世界中的大都城。该都城南北长十二由旬,接近中国的一千里,东西宽七由旬,接近中国的六百里。“却敌”,指城头(安置的)击退敌人的一种设备。“七宝”,指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琥珀七种宝物。“堞”,指雉堞,也就是城上的矮墙。“隍堑”,指围绕城外护城河的河岸。“八音”,指如来功德所具有的八种音声:一、极好音。佛的德行广大,使众生都走上好的生命之路。二、柔软音。佛的德行慈悲善良,使众生喜悦,都舍弃刚硬的心而遵守规范。三、和适音。佛安住于中道之中,音声能调和众生,使其心意融合,领会真理。四、尊慧音。佛的功德尊贵高超,令听到佛音的众生自然恭敬尊重,智慧开解,心地明朗。五、不女音。佛住在首楞严大定之中,有离欲的功德,其音声超过且有别于其他一切声音,天魔外道无不归顺诚服。六、不误音。佛的智慧圆明,照见了知一切没有错谬,使听到的众生都能得到正确的见地,远离九十五种外道的邪见。七、深远音。佛的智慧如实穷尽边际,阶位最高。佛的声音从脐部发出,响彻十方,使近处的众生听到的声音不大,远处的众生听到的声音也不小,(让众生)都证得甚深的妙理。八、不竭音。如来已证得最究竟的果位,愿力和行动都没有边际,安住于无尽的正法宝藏,所以其音声也滔滔不尽,响声永不停歇,使众生能够顺着所讲的语言之内涵,证得无尽的常住的果位。“贝多罗树”,意译为“坚固树”,悬挂着各种大铃小铃,用众多的宝物装饰,微风吹过,如同八音演奏,正可以与西方极乐世界相比拟。这“八音”,如果按中国的八音来解释,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这八种材质做成的乐器。这样微风吹过树木,就演奏出天然的音乐了。

戊二 国主庄严

国中有圣主,其名曰饷佉,金轮王四洲,富盛多威力。其王福德业,勇健兼四兵,七宝皆成就,千子悉具足,四海咸清肃,无有战兵戈;正法理群生,设化皆平等。王有四大藏,各在诸国中,一一藏皆有珍宝百万亿:羯陵伽国内,藏名冰竭罗;蜜絺罗国中,般逐迦大藏;伊罗钵罗藏,安处犍陀国;婆罗痆斯境,藏名为饷佉。此诸四伏藏,咸属饷佉王。百福之所资,果报咸成就。辅国之大臣,婆罗门善净,四明皆晓达,多闻为国师,博通诸杂论,善教有闻持,训解及声明,莫不咸究了。

原文经典释义国家有圣明的君主,他的名字叫作饷佉,(作为)金轮王统治四洲,国家富饶强盛,威势壮大。由于金轮王的福德造化,他具有勇猛矫健的四种军队、七种王者之宝、一千子女,天下太平,没有战争;以正法管理国民,施行教化平等。金轮王拥有四大宝藏,各宝藏存在于相应的国土中,每座宝藏内都有百万亿的珍宝:羯陵伽国内的藏名叫冰竭罗,蜜絺罗国中的藏名叫般逐迦大藏,伊罗钵罗藏在犍陀国,婆罗痆斯境内的宝藏名为饷佉。这四伏藏,均属于饷佉王。金轮王具足圆满了无数的福德果报。帮助治理国家的大臣善净,出身于高贵的婆罗门种姓,通达四明经典,由于学识广博而成为国师,广泛地通晓各种杂论,善于教学和听闻忆持,对训释解说、声明等,无不精通了达。

此言国主梵名“饷佉”,此译云贝,显金轮王能具诸宝贝功德。金轮王能王东西南北四大部洲,盖此王兴世,四洲一统,为其管领。因王因中广修十善业道,果上具诸功德。“四兵”,即象、马、车、乘,皆表王能具诸如此类之威德,非用以战争也。此“七宝”为金轮王七宝,与前金银等七宝不同,即:一、轮宝;二、象宝;三、马宝;四、女宝;五、将军宝;六、主藏宝;七、如意宝是也。王不但有七宝,且有千子。不但有千子,且有四大宝藏:一、“羯陵伽国”亦作迦陵频伽国,有藏名“冰羯罗”,此为鬼子母名,以其藏有鬼子母神守护名之;二、“密絺罗”,译作多麋鹿之国,有藏名“般逐迦”,亦作半择迦,译为不男黄门,即有黄门之人守护名之;三、犍陀国有“伊罗钵罗藏”,“伊罗钵罗”是龙名,即龙神守护之藏也;四、婆罗痆斯境,即波罗奈国,有藏近于王处故,即得名为“饷佉”。此四宝藏,皆为王有,所谓百福所资,果报成就。

太虚大师开示释义这里所说的国主,梵名叫作“饷佉”,汉译为“云贝”,以显示金轮王能具足诸宝贝的功德。金轮王能统治东西南北四大部洲,只要金轮王出世,四大洲将被其统一管领。因为金轮王曾有广修十善业道的因,所以果上具足诸功德。“四兵”,即象兵、马兵、车兵、乘兵,均表示金轮王能具备诸如此类的威德,并非指将四兵用于战争。这里所说的“七宝”为金轮王七宝,与前文中所说的金银等七宝不同,指:一、轮宝;二、象宝;三、马宝;四、女宝;五、将军宝;六、主藏宝;七、如意宝。金轮王不但有七宝,而且有一千名子女。不但有千名子女,而且还有四大宝藏:一、“羯陵伽国”又称作迦陵频伽国,有宝藏名“冰羯罗”,此是鬼子母名,因这座宝藏有鬼子母神守护而得名;二、“密絺罗”,译作多麋鹿之国,有宝藏名为“般逐迦”,又称作半择迦,译为不男黄门,即因有黄门之人守护而得名;三、犍陀国有“伊罗钵罗藏”,“伊罗钵罗”是龙名,即龙神守护之藏;四、婆罗痆斯境,即波罗奈国,有宝藏临近于金轮王的住处,所以名为“饷佉”。这四座宝藏,皆为金轮王所有,正所谓“百福所资,果报成就”。

上明王之胜报,下有八句明王之辅翼。印度古有四姓阶级:曰婆罗门,曰刹帝利,曰吠陀,曰首陀罗。婆罗门族是第一等人物,译“净裔”,自云从梵天口生,清净无比,操纵一切;第二等即刹帝利族,从梵天两肩生,能以武力保护国权完整;第三吠陀族,从梵天脐生,显其能作种种资生事业;第四首陀族,谓自梵天脚生,种姓下劣,遣作奴隶生活。此印度四姓阶级之不平等,故感后来佛教之产生也。此大臣“善净”,即婆罗门净种,通达四明博学诸论。印度谈学问,原有五明,即内明、因明、工巧明、声明、医药明。此言四明,乃婆罗门之四吠陀,译云“明”:一、梨俱吠陀,二、夜柔吠陀,三、阿闼婆吠陀,四、沙磨吠陀是也。声明即五明之一。

太虚大师开示释义上文阐明国王的殊胜福报,下文阐明国王的辅佐大臣。印度古代有四个种姓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陀、首陀罗。婆罗门族是第一等,译作“净裔”,自称从梵天口出生,清净无比,可操纵一切;第二等是刹帝利族,从梵天两肩出生,能以武力保护国权完整;第三等是吠陀族,从梵天肚脐出生,显示其能做种种经济事业;第四等是首陀族,从梵天脚生,种姓下劣,被用作奴隶而生活。正因为印度四姓阶级的不平等,所以才感得后来佛教的产生。这里所说的大臣“善净”,即是婆罗门净种,通达四明,博学各种论典。印度谈学问,原来有五明,即内明、因明、工巧明、声明、医药明。这里所说的四明,是指婆罗门的四吠陀,译作:一、梨俱吠陀;二、夜柔吠陀;三、阿闼婆吠陀;四、沙磨吠陀。声明是五明之一(指语言学、音韵学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