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乔乔 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由各种原因所致患者肾脏慢性进行性损害,使患者肾脏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进而出现水点解质紊乱等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多数早中期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或伴特异性症状,因此患者多数于体检或症状进展时才得到诊断。随着患者肾功能病变的恶化,患者死亡风险会显著增加,且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早预防、早治疗对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期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相关知识。 肾功能不全的四个时期 01 第一期:肾功能储备代偿期 因为肾脏储备代偿能力很大,因此临床上肾功能虽有所减退,但其排泄代谢产物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能力仍可满足正常需要,临床上并不出现症状,肾功能化验也在正常范围或偶有稍高现象。 02 第二期:肾功能不全期 肾小球已有较多损害,60%~75%,肾脏排泄代谢废物时已有一定障碍,肌酐尿素氮可偏高或超出正常值。病人可能出现贫血,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精神不易集中等。但常被忽视,若有失水、感染、出血等情形,则很快出现明显症状。 03 第三期:肾功能衰竭期 肾脏功能已损害相当严重,75%~95%,不能维持身体的内环境稳定,患者易疲劳,乏力,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加剧,贫血明显,夜尿增多,血肌酐、尿素氮上升明显,并常有酸中毒。此期又称氮质血症期。 04 第四期:尿毒症期或肾功能不全终末期 此期肾小球损害已超过95%,有严重临床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尿少,浮肿,恶性高血压,重度贫血,皮肤瘙痒,口有尿臊味等。 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 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因各项原因所致患者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使患者出现肾萎缩等,最终致水电解质紊乱。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或方法逆转其病情发展,然有效方法可有助于延缓患者肾功能恶化,改善其预后。 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其中尿毒清颗粒具有活血化瘀和健脾利水等效果,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药用炭片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有效从患者胃肠道中吸附尿酸和肌酐等有毒物质,然后排出体外;大黄碳酸氢钠中有效成分大黄可促进患者排便,碳酸氢钠可有效纠正患者代谢性酸中毒。尽管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可能会引发营养不良或加重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等,最终适得其反。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属虚劳、呕吐等范畴,肾脏乃得天独厚,禀承父母之精华,孕育机体,为先天之本,并与后天脾胃相辅相成。肾病多虚,肾精亏损而致脾胃运化失健,气血生化缺乏,最终致其他脏腑失去濡养。脾肾虚衰乃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机制的关键,气血虚弱则会致神疲乏力,脾气虚无力则致食欲不振;气机不畅则胃气上逆而引发呕吐等。因此治疗应以平补肾阴、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为主。 补肾健脾利水法 据专家介绍,在给予常规治疗(给予炭片、尿毒清颗粒及大黄碳酸氢钠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补肾健脾利水法治疗肾功能不全效果非常好。补肾健脾利水法处方由黄芪、益母草、茯苓、甘草、牡丹皮、泽泻、酒山萸肉、山药、薏苡仁、麸炒青皮、陈皮、白豆蔻、蒲公英、白术、红景天、当归、焦神曲、白茅根、猪苓、丹参组成;其中黄芪为君药,能利水消肿和补肾健脾,白术甘温,能燥湿利水和益气健脾;茯苓、猪苓、泽泻能利水渗湿,山药能健脾补肾,薏苡仁能健脾祛湿,当归能活血化瘀,益母草能活血利水,白茅根能凉血止血和清热解毒及利尿,焦神曲能健脾和胃,蒲公英能补脾和胃,牡丹皮能活血化瘀、清热凉血,麸炒青皮能疏肝破气,陈皮能健脾理气,白豆蔻能化湿行气,甘草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活血利水及健脾补肾的功效。 感谢阅读与分享 采编自:陈海勇、林祖辉《补肾健脾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研究》,《新中医》年第51卷第4期。 他们在阅读: ①《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征稿函 ②立夏养生要养心 ③食用香椿需谨慎 图文版权归属原始权利人,本平台非商业用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本文由中药新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