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考验孕6个月高危心衰产妇做心脏手术,
时间:2021-12-17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29岁的夏宁(化名)患有重度的心脏主动脉瓣狭窄。医生告诉她:怀孕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绝对禁忌!但一心想当妈妈的她,不顾医生的提醒和家人的反对,坚持做了孕妈妈。怀孕24周,随着月龄的增加,心脏的负荷也在不断增大,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医院后,经心血管外科、妇产科联合会诊,专家们明确诊断为主动脉狭窄,认为病情再发展很快会出现心衰,孕妇和胎儿都有可能因此失去生命,必须尽快做心脏手术。进行心脏手术,夏宁及家人将面临两种选择:第一放弃腹中的胎儿,而后行心脏手术;第二种选择是保住胎儿,同期行心脏手术,但有胎儿保不住的风险。如何做到“两全其美”,既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保住胎儿,又能确保孕妇手术成功?医院综合实力的保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这不仅是对孕妇及家人的考验,医院医护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无疑,这场特殊的手术对孕妇和胎儿都是一场生死考验。多学科联合会诊(MDT)在心胸外科会议室进行,经心胸外科、妇产科、麻醉科、先心病内科等学科联合会诊后,专家们考虑到夏女士一家强烈保胎愿望,一致认为该患者可先行心脏手术治疗,并与患者家人充分沟通围手术期孕妇和胎儿的巨大风险。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尹宗涛介绍说,心脏手术本就是一种风险极高的手术,像夏女士这样胎龄达到24周的更是极为少见,手术需要在体外循环(人造泵代替心脏泵血功能)下进行,手术时需要心脏停跳、降低体温,减轻全身氧耗,以达到保护患者各脏器功能的目的。这种情况下,手术中任何操作都要慎之又慎,稍有不当,均会危及患者和胎儿的生命,必须操作非常熟练,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这台手术不一般。为保全两条生命,专家团队对麻醉用药的选择、手术期间胎心监测、术中体外循环温度的控制、心脏停博液及灌注的方法的选择、术后早期的抗凝管理等诸多细节均做了周密的计划,共同制定了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为手术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3月8日上午,由心胸外科主任医师尹宗涛主刀,麻醉科主任刁玉刚带队督战,妇产科曲冬颖副主任术中监测胎心,手术室护理团队和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团队全力配合,共同度过了从心脏停跳到复跳惊心动魄的时刻,最终凭借着团队精湛技术和默契的配合,化险为夷。术后当天,秦女士拔除气管插管,超声评估胎儿胎心略缓,术后第8天复查心脏彩超和胎儿彩超均正常。尹宗涛介绍说,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高孕产妇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特别是实施保住胎儿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胎儿及孕妇都健康恢复的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该手术的成功填补了国内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技术空白,医院心胸外科团队、麻醉及体外循环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妇产科团队等,在该领域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同时医生提醒,广大育龄妇女,特别是患有心脏病的女性在准备怀孕之前,应向心血管专科医生及妇产科医生咨询是否可以怀孕。怀孕后,要做好产前检查,以防意外发生。总院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