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血管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血管故障而产生的。那么血管有什么重要性呢?有哪些行为会伤害血管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血管呢?一起来看看吧。 “人与动脉同寿”,意思是说,当人体动脉不断硬化阻塞,最后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就是人的寿终正寝之时。 像人的骨骼大约可用年,但中国人的心脑血管平均使用年限目前大约为75年,所以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5岁。要健康长寿,首要任务是让动脉血管能多用几年。 保护血管的重要性 老百姓看病,都是哪儿难受看哪儿。很多医生也认为:人体是由系统组成的,系统是由器官组成的。哪儿有病就主要治哪儿。但现在我却越来越发现,如果从整体,特别是功能来讲,人体是由血管组成的,而且各种病的出现,都跟血管有扯不开的联系。 比如,一个高血压的病人,30岁还不注意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肯吃药调整,40岁就有可能血管被堵,导致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这些病人被抢救过来后,也有可能留下偏瘫、肾衰等问题——这都是大血管栓塞造成的。随着年龄增长,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糊涂了——这又是由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再比如,现在糖尿病越来越多,它的最可怕之处不在于疾病本身,而是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病变,可引起肾衰、心衰及脑病等。就算是糖尿病足,也同样是因为下肢动脉栓塞,导致组织坏死而引发的。 我们在临床上还碰到过一些非心脏病,比如说特发性耳聋、眼底一过性失明,目前的解释多认为是由于微血管栓塞所致,把供应听力、视力的血管堵住了。 没有血管,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器官都会坏死。试想一下,假设鼻子没有血液通过了,会是什么结果?肯定会引起组织坏死,就像土地没有水灌溉庄稼会干枯一样。当然,人体有强大的循环功能,当一个部位的血管被堵时,可以从别的地方慢慢渗透过来,这叫做侧支循环,比如心脏和脑,就都有这样的“自救”能力。但像皮肤等,这种功能很有限,一旦其中的血管被大面积堵塞,细胞、器官就都难逃坏死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我想我们可以说,现在所有的灾难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等,都是由血管病变急性或慢性堵塞造成的。 因此,要想少得病,就得在保护血管上好好下工夫。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抽烟喝酒、吃肉多、饭量大,压力大,是最应该马上改变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是最需要及早控制的疾病。 纳豆激酶保护我们的血管不受伤! 医学专家建议多吃一些纳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十分有效的。纳豆中含有一种溶栓物质——纳豆激酶。 在世界纳豆多种的食品中,只有纳豆中的纳豆激酶能够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在人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间比血栓溶解剂长4个小时以上,最长可达12个小时。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吃纳豆会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