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危机:与地产泡沫影子银行等风险交织 中国"地方债"快速扩大危机举债投资建新城发展方式的危险在于,一旦开发主体不到位,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崩盘。更加关键的是,地方债、房地产泡沫和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交织在一起,不断催生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出新的社会风险发改委的一份调查报告,再次将各地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造城之风"和"地方债"暴露在聚光灯下。8月初开始的针对各级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的名单中,武汉因近年兴起的大规模城市建设而债台高筑,有统计指截至2012年6月,武汉市债务余额高达2037.05亿元,被指为接近负债最高的城市。一份来自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末,武汉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964.47亿元,相比较武汉本级政府综合财力1058.22亿元,债务率达185.64,已超过美国最高警戒线1.5倍。而到2012年6月,武汉市债务余额高达2037.05亿元。其中,武汉市一级的各类投融资平台超过10家,最大的3家分别为武汉城投、武汉地产团体和武汉地铁团体。截至2012年底,武汉城投负债合计1169亿元;截至2011年底,武汉地产团体负债407.8亿元;武汉地铁团体负债合计314.2亿元。而在2012年底至2013年初,审计署公布的针对36个地方本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显示,2012年,有9个梳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者达188.95,若加上政府负有担保的债务,债务率最高者达219.57。巨额"地方债"会转嫁谁?"造城运动"成风云南昆明,这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近几年已变成巨大的施工工地。主城区因地铁施工,道路被成片围堵,交通拥挤不堪,飞扬的黄土、新楼开盘的传单,和正在整改的街边店铺,无不折射出这座城市"大跃进"式的蛮横突变。与主城区30千米之隔的呈贡新区却是另外一番影象,双向6车道的公路并没有多少车来车往,成排的新楼盘鲜明亮丽,却少有居民出入,这儿被当地人戏称为"鬼城"。不仅是昆明呈贡新区,如今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地,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无不闪现"鬼城"的魅影--贵阳、营口、常州、神木、鹤壁、十堰……但是,"造城运动"衍生的"鬼城"蔓延现象,并没有消除地方政府再造新城的冲动。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最新调查的12个省区中,12个梳城市都计划要建新城,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建新城,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现在很多城市都是利用融资平台举债投资新城,来促进经济增长。"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说,大部分新城计划都肯定了庞大的投资规模,寄希望于未来通过新城开发的土地出让金偿还。"这些新城建设,一旦开发主体不到位,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崩盘。"李铁说。这类存在巨大风险的发展方式,已酝酿成可能造成局面失控的危机。更加关键的是,地方债、房地产泡沫和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链接在一起,不断催生出新的社会风险。因此,国务院要求,审计署8月1日开始对全国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以便摸清家底,研究对策。根据计划,昆明市未来将有5条市域铁路和9条地铁线路穿越全部城市,全程562千米,总投资3000亿元,地铁也因此成为昆明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工程。以去年378亿元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看,3000亿元几近要透支昆明市未来10年的全部财政预算收入。据推算,目前昆明市政府债务率最少超过122.9。地方债务绑架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是河北唐山曹妃甸,这个一度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正堕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危机。10年来,原来涨潮时只有4平方公里的沙岛,累计填海造地超230平方公里,总投资超3000亿元。但是如今,其过去十年日均投资8200万元的历史,变成了日均需付利息1000万元的现实。"眼睛一闭一睁,一千万就没了"。这仅仅是两个实例,在全国范围内,地方政府性债务范围有多大?这么多的欠账谁来兜底?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积累已久,债务总量恐怕谁都说不清。2011年审计署的审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盛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总计10.7万亿元。尔后,审计署在2012年底曾对36个地方政府债务情况抽查审计,其中有9个梳城市债务率超过100,最高达189。有关评估机构根据审计署的报告计算得出,从2010年末到2012年末,地方政府的直接和担保债务可能已上升13,到达12.1万亿元人民币。另据公然报道,中国地方债有1270亿下半年到期,恐有违约风险。这还仅仅是直观的债务率数据,除此还有借新还旧、变相举债、预期不还、转移债务等问题。但不论怎样推算,我国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8月1日,全国性地方债审计全面推动,这也是审计署对地方债务的第二次全面摸底。审计署突然行动的背后,是部分地方政府盲目举债的隐忧和一些地方政府无力还债的现实。负债率超100即意味着资不抵债。民众担心,我国地方政府会不会出现"底特律式"破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破产是很难的,这与我们的体制有关。由于美国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是有自己独立的财政体系和法律体系,我国的地方政府都是在中央的统一管理之下,与美国不一样。在这类体制下,地方政府破产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如果真出现了巨大的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去转嫁,比如说转嫁给老百姓、企业和上级政府等,总之以全部国家的信誉做抵押终究靠中央政府来托底。卖地还债模式难改审计署发布的审计公告表明,从1979年至今,土地出让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主要还债来源。2011年对全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发现,12个盛307个市、1131个县许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债务资金量占37.96。3000亿,昆明这个昂贵的地铁项目,主要也是依赖于土地融资来推动。2011年昆明市土地出让金达557.5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47.6,在其监测的130个城市中排名第九位。土地出让金在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占比接近80。不过,土地出让的红火情形在2012年戛然而止。2012年,昆明市政府性基金收入缩水44.9。民生证券的宏观研究报告指出,考虑到昆明市政府目前巨额的隐性财政赤字,昆明市政府对土地出让的较高依赖没法改变,加速卖地是政府顺利度过还贷高峰的最优办法。但是,由于土地出让预期收入不稳定,包括昆明市在内的一些地方政府堕入"拆东墙补西墙"、"举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中。白癜风哪治得好与昆明市的境遇相近,东部某省分一名县级市财政局局长泄漏,"今年土地出让才5个亿,而债务总量过100亿,这点钱不吃不喝光付一半的利息都不够。"这位财政局长说,这两年只能通过搭建新平台来再融资。而新平台融来的钱根据轻重缓急,由领导统一调解使用,十个茶壶五个盖,哪个急了就先盖哪一个。事实上,"土地财政"是"寅吃卯粮",其制度弊端已越来越突出,但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认为,现有体制下,"卖地还债"根本不可能改变。他说,中央政府最近提出来,2013年到2017年有1000万套的棚户需改造,要提供2400亿,另外开发行要提供约8000亿,解决一半的投入资金。国开行正式发布的信息是,每一年在棚改上投入不少于1000亿,5年加起来要超过8000亿,另外加上已知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棚改等,地方政府需要投资有12000亿了。"地方政府这1.2万亿拿什么还?唯有卖地1任志强称:"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土地价格拼命上涨的进程中,政府提出要限制地价。"缺少问责机制其实地方债积累已久,近年来的债务井喷,与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政策直接相干。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共10.7万亿元,其中49.85产生于2009年和2010年。"从表面上看,地方政府债务是2008年世界金融风波时,4万亿投资造成的,但实际上有更深层的缘由。"北方某省一名地方融资平台总经理直言,地方债构成,实质上是没有处理好投资、出口和内需这"3驾马车"的关系,内需不足,出口不利,上级只能往下压政府投资,导致政府性负债逐年提高。让这位经理最担心的是:最近全国又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未来7年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4万亿元。这个数字恰好跟4年前的如出一辙。据专家预测,2013年20多个省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不低于20,多个省区投资增速目标到达乃至超过30,如此的高速增长,一定催生大规模债务。"这一轮投资下来,逼着地方政府再去融资,再去借钱弄建设,如果不弄,GDP着落怎么办?"他说,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只问政绩、不问债务。"一些地方政府对借债抱有高度热情,但不那么在乎如何偿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说,政府借债弄项目投资,如果失败了怎么办,这在问责机制中没有被充分推敲。王雍君认为,目前债务的使用、偿还既不用在预算程序中申报,也不通过预算程序的审查和批准。这是造成债务问题的根源之一,下一步应当提上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