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几乎是所有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被誉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因此HF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所有心脏病患者都至关重要。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在年发布HF指南的5年后再发新指南1-2。在这5年中,HF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生物标志物不断涌现(有些已在相关指南中推荐),新指南中再一次体会到实验诊断将在心衰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室检测项目推荐更全面,凸显实验室检测重要作用 新指南强调利钠肽依然是心衰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首选I类推荐标志物。此外,新指南推荐了更为全面的实验室检测清单,包括:肌钙蛋白可用于评估心脏疾病、心肌炎、心肌淀粉样变的病理损伤情况、排除急性心衰疑似患者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监测药物治疗心脏毒性;铁代谢标志物用于所有心衰预后评估、贫血监测和血色病鉴别;血尿素氮与肌酐、电解质(钠、钾、氯)和糖类抗原CA有助于指导心衰治疗;甲状腺功能有助于查找新确诊心衰诱因和预后评估;D-二聚体有助于排除急性肺栓塞和病因诊断;降钙素原可用于肺炎诊断和指导抗生素治疗;肝功能有助于评估心衰患者预后;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排除呼吸窘迫患者;此外,还有常规的血细胞计数、血糖、血脂以及遗传基因检测项目。 利钠肽被推荐用于心衰诊疗各环节,凸显其不可或缺地位 新指南中,新生物标志物鲜有涉及,而利钠肽家族(BNP,NT-proBNP,MR-proANP)多次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检测及预后评估全流程中被反复提及。 心肌坏死和神经内分泌系统(RAAS和SNS)过度激活是心衰进展的两个关键环节。切断这两个关键环节是心衰有效预防和治疗的基础。在ESCHF指南中“关键信息中”的第二条提出:利钠肽测定和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在“Whattodo”和“Whatnottodo”中关于慢性HF诊断的第一条即为BNP/NT-proBNP,列为I类B级推荐;以及急性HF诊断流程和癌症患者心力衰竭管理流程等也多次强调肌钙蛋白检测对心肌损伤判断的重要性也就非常好理解了。关于HF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心功能不全判断应基于影像学,而充血判断应基于利钠肽检测已成为“共识”。卫健委心血管系统疾病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年版)关于心力衰竭管理第一条指标就是心衰患者入院24小时内利钠肽检测率应达标。 强调正确解读利钠肽升高可能因素,凸显检验与临床沟通必要性 新指南列出了已知与利钠肽升高的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因素,在相关疾病鉴别诊断中也详细阐述其应用路径。同时,特别提及高龄、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或肥胖等均有可能影响利钠肽水平,应用中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