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人数持续增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日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等共同发起了“中国心力衰竭防治工程”。我国心衰防治领域权威专家在活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心衰防治关口需要前移,只有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预防,才能使心衰的发病率下降;对已发生心衰的患者,也不要过于悲观,在医生的规范诊治下,患者积极配合,可以很好地改善预后。 心血管疾病中的“恶性肿瘤”心衰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50%,致死率是乳腺癌、肠癌等晚期癌症的2~3倍。 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以5~6升/分钟的速度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当心脏负荷加重或心肌受损时,心脏就像一只弹性减退的皮球,收缩和舒张能力均减弱,泵血功能降低,以致输出的血量不能满足身体各个器官及组织的代谢需要,同时器官及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地回流心脏,这种状态就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后都可以发展为心衰。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黄峻教授指出,我国心衰患者人数在持续增长,最近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显示,心衰患病率可能已达到1.3%,现症患者约有万~万名,我国可能已经成为拥有全球最大的心衰患者群的国家。他说,目前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在下降,但只有心衰是例外。它的长期预后非常差,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50%,致死率是乳腺癌、肠癌等晚期癌症的2~3倍。因此,可以说心衰相当于心血管疾病中的“恶性肿瘤”。 预防关口需要前移吸烟是导致心衰的五个危险因素之一。 心衰的成因大多是由于心肌受损,可以发生在心梗或者其他对心脏有影响的疾病之后,或者因为长期受损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动脉疾病、血脂异常、体内酒精含量超标、药物滥用等。据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介绍,研究表明,导致心衰的首位原因是高血压,后面依次是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心脏瓣膜病。她表示,预防心衰要关口前移,如果控制好5个危险因素,就很有可能预防心衰的发生。这5个危险因素是吸烟、高血压、肥胖、不运动、糖尿病。 黄峻教授也认为预防是心衰防治的未来出路。他说,预防是全球心衰专家和心血管专家的共识。研究表明,如果通过预防,把心衰限制在较早的阶段,患者的预后通常是比较好的,跟正常人群几乎一样。预防工作很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导致心衰的危险因素。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控制危险因素能够降低心衰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规范诊治积极配合可改善预后对心衰能够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就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对于心衰,除了预防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规范诊治。黄峻教授表示,如果对心衰能够进行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就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健教授也认为,在指南的规范指导下,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对正确的心衰患者采取最佳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而在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心衰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管理与指南推荐的规范诊治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据了解,“中国心力衰竭防治工程”旨在通过开展我国心衰患者规范化诊断、治疗和随访管理,以及心衰专业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探讨心衰诊治的质控标准和临床路径,总体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心衰疾病的认知及规范管理的重视,以期改变我国心衰的防治现状。 目前很多心衰患者对治疗前景感到悲观。黄峻教授说,除了医生的规范治疗外,患者的理解配合也很重要。他说,有1/3的心衰患者通过积极配合医生的规范治疗几乎可以恢复正常状态,回归到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还有1/3的患者可能达不到这样好的效果,但是病情能够稳定;只有另外1/3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如果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自然效果就不一样。” 心衰有哪些预警信号?当心衰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请与医护人员交流:头晕加重;咳嗽加剧;恶心,食欲不振;疲乏;体重迅速增加,3天超过2公斤;腹部肿胀或疼痛持续加重;腿部或脚踝的肿胀增加。出现以下情况时,医院:呼吸急促加剧,活动耐受程度逐渐降低;因呼吸困难惊醒;需要垫高更多枕头才能舒适入睡;心率加快或心悸恶化。 出现以下情况时,请立即联系紧急救护:持续胸痛,硝酸甘油无法缓解;重度持续性呼吸急促;晕厥。(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分会) 文/中国医药报记者朱国旺 图/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