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周知闲林男子因吃隔夜黑木耳致肝肾衰竭

时间:2021-8-31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白癜风怎么治疗可以好 http://m.39.net/pf/a_7998441.html

天气炎热,大家都喜欢吃凉拌的食物,于是清爽可口的凉拌黑木耳便成了大家餐桌上常见消暑凉菜。而让我们惊讶的是每年七八月份都有吃凉拌黑木耳导致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今年也不例外。

一碗隔夜黑木耳张先生进了ICU

7月26日晚,住在闲林的张先生(化名)被家医院急诊抢救室。据家属说,张先生今年40岁,平常在城西打工,一个人住,他前一天早上就感到身体不适,有恶心、呕吐甚至小便解不出来的情况发生,一直熬到第二天晚上才打医院就医。医院接诊的是崔龚臻医生。崔医生说,当时患者精神很差,一开始还能进行简单对答,随后便失去了意识。崔医生马上为张先生进行检查并请急重症科副主任周可幸医师前来会诊。

不久,张先生的检验报告出来了,显示肝、肾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周主任看过报告后又结合张先生的临床表现,觉得情况有点不对,她急忙询问家属,最近有没有吃特殊药物或其他东西。家属说,张先生平时身体不错,应该没有吃过特殊药物,但是前一天晚上吃了黑木耳和青菜,本以为是青菜没洗干净导致有点头晕、恶心呕吐,张先生不以为意,直到第二天身体严重不适才来就医。

周主任听完家属的陈述后明白了,原来张先生吃的黑木耳泡发了一天一夜,也没有煮就直接吃了,导致“米酵酸菌”中毒。于是张先生立即被送至ICU进行血浆置换并对症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一年前同样一碗黑木耳毒倒了一家三口

年7月27日中午,家在浙江农村的雯雯和妈妈、弟弟三人在家吃饭,其中一道菜就是凉拌黑木耳。据了解,黑木耳两天前就泡在水里,整整两天两夜。三人当中,妈妈吃得最多,其次是雯雯。弟弟因为不太喜欢吃木耳,只吃了几口,医院又吐出来一些,所以弟弟的症状最轻,经过对症处理,已经脱离了危险。但雯雯和妈妈就严重得多了,她们全身黄疸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介绍,雯雯来的时候是昏迷状态,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接近U/L(正常值小于50U/L),超出正常值将近倍,还有严重的黄疸。更棘手的是,除了肝功能衰竭,雯雯同时伴有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衰竭。考虑到雯雯发病前一天吃了凉拌黑木耳,再结合她发病过程和临床症状,叶盛副主任推断,雯雯可能是因为摄入了黑木耳所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引起急性中毒反应。果不其然,浙江省疾控中心给出的检测结果显示,雯雯的血液样本里发现米酵菌酸毒素,这种毒素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从而证实了此前的推断。

为什么一碗黑木耳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什么是“米酵酸菌”?医院急诊科崔龚臻解释说:米酵酸菌是一种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的毒素,它主要产生于发酵的玉米面制品、变质的鲜银耳、木耳等食物中。当然生活中糯米面汤圆、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都含有此菌,所以这类食物变质后千万不能使用。米酵酸菌中毒的表现是什么?

医院急重症科副主任周可幸说道:一般进食后2-24小时就会出现上腹部不适,其它的表现有皮肤会出现黄染、皮下出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休克等,体温一般正常。米酵酸菌病死率能高达40%以上。

如果中毒后应该怎么进行急救?周主任介绍:在家里出现以上症状后,要催吐,如果家里有活性炭,可以口服。最重要的是尽快就医。这里周主任还特别提醒,凡是和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医院进行医学观察。我们要如何预防“米酵酸菌”中毒?周主任介绍说:针对米酵酸菌中毒要做到“发现在早”“预防在先”。一般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预防:第一,自制的谷类发酵食品。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使用前闻一下有无异味。研磨的各种谷物分贮藏时要通风防潮,保持卫生以防污染。第二,木耳或银耳。要先清洗干净后再用干净的水和容器泡发或烹饪,一次量不要太大,泡发后及时食用。如果选择凉拌一定要先用开水漂烫,再适当添加大蒜、醋等。不要食用自己采摘的新鲜银耳或木耳,特别是已经变质的银耳或木耳。第三,谷类发酵的制品。谷类发酵的制品储存不当或时间太长都容易产生此毒素,加热后食用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一般购买当天食用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电话: 地址: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