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肾主水理论蕴涵了西医肾脏参与水液代谢的功能。根据具体病人的表现,得出一个“证”,与西医的病是不同的,一个西医的病,中医可以有多个证,证不同,治疗就不同,即“同病异治”;不同的病,也可以有相同的证,即“异病同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方药是一致的,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病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病人用药的“个性”。总的来讲,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其中有几项大多通用的治疗方法: 1、保护肾元:肾衰的根本原因在于肾元不足(包括肾之精气阴阳亏虚),水湿浊毒潴留。因此,维护肾元是治疗肾衰的根本,体现治病求本的精神。治疗主要通过辨证论治,服用汤药,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好、疗效确切稳定。 2、控制血压:慢性肾衰患者多数有高血压,而高血压又能促进肾功能急剧恶化。因此积极控制血压是防止肾功能恶化的关键。 3、节制饮食对于肾脏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不能盲目进补,肾衰不等于肾虚,不能一味补,主张优质低蛋白、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热量;进水量“量出为入”(一般为前天尿量再加ml)。此外,慢性肾衰普遍存在高血钾、高磷,要限制钾和磷的摄入。 4、冬虫夏草:用冬虫夏草6~10枚,西洋参10~15片,置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烂,喝汤嚼服虫草。如果血压高者,则不用或少用西洋参;也可直接将冬虫夏草和西洋参打成粉装入胶囊。人工虫草菌丝生产的中成药可长期服用。 5、中药灌肠 通过肠道通腑泄浊排毒,配合中药口服,能较好地延缓肾衰进程。对于血肌酐或血尿素氮升高者,中医辨证邪实明显,见到恶心呕吐、汤药难进、大便秘结或干、舌苔厚腻者均可使用。一般在住院期间经过数次培训后可在家庭中应用。 6、中药药浴俗称皮肤透析,发汗排毒、利水止痒有一定疗效。主要适用于水肿严重,经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者;顽固性高血压,常规降压无效者;尿毒症病人皮肤瘙痒严重者。 7、穴位外敷是内病外治的一种方法,将中药研成细末,参以渗透剂外敷在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和穴位的刺激,调节人体机能,改善肾衰的症状,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中药灌肠、药浴、穴位外敷近期疗效较为明显,通常间断使用,对于体质过弱或不能配合者一般不宜使用。对于已经进入尿毒症晚期阶段者宜及时进行透析治疗。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 |